《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查古籍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公元 1359 年)元.滑壽(伯仁)著。一卷。以浮、沉、遲、數、滑、澀六脈為綱,論述脈象及辨脈之法,甚有心得。
治傷寒頭痛,項強,四肢煩疼方。
當歸 川芎 蜀椒 白芷 吳茱萸 附子 烏頭 莽草(各三兩)
上八味 咀,以醇苦酒漬之,再宿以豬脂四斤煎令藥色黃,絞去滓,以溫酒服棗核大三枚,日三服,取汗,不知稍增??煞赡ΑH绯醯脗?,一日苦頭痛背強,宜摩之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