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傳染病》 鑒別診斷

    (一)風(fēng)疹(rubella):多見于幼兒,中毒癥狀及呼吸道炎癥輕,起病1~2天即出疹,為細小稀疏淡紅色斑丘疹,1~2天退疹,無色素沉著及脫屑。耳后、枕后、頸部淋巴結(jié)腫大是其顯著特點。

    (二)幼兒急疹(exanthema subitum,roseda infantum):多見于2歲以內(nèi)嬰幼兒,驟發(fā)高熱,上呼吸道癥狀輕微,患兒精神好,高熱持續(xù)3~5天驟退,熱退時或退后出疹,無色素沉著,亦不脫屑,是本病的特征。

    (三)猩紅熱:前驅(qū)期發(fā)熱,咽痛,起病1~2天內(nèi)出疹,皮疹為針頭大小,紅色斑點狀斑疹或粟粒疹,疹間皮膚充血,皮膚彌漫性潮紅,壓之退色,退疹時脫屑脫皮,白細胞總數(shù)及中性粒細胞明顯升高。

    (四)腸道病毒感染:柯薩奇病毒及埃可病毒感染常發(fā)生皮疹。多見于夏秋季,出疹前有發(fā)熱,咳嗽、腹瀉,偶見粘膜斑,常伴全身淋巴結(jié)腫大,皮疹形態(tài)不一,可反復(fù)出現(xiàn),疹退不脫屑,無色素沉著。

    (五)其它:應(yīng)與敗血癥、斑疹傷寒、藥物疹、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相鑒別。

更多中醫(yī)書籍
  •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作者:
    王肯堂
  • 作者:
    ?
  • 作者:
    李用粹
  • 作者:
    唐慎微
  • 作者:
    張璐
  • (公元 1359 年)元.滑壽(伯仁)著。一卷。以浮、沉、遲、數(shù)、滑、澀六脈為綱,論述脈象及辨脈之法,甚有心得。

    作者:
    滑壽
  • 作者:
    李中梓
  •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