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藥用】本品為菊科植物的全草。
【性味與歸經(jīng)】甘,涼。入肝經(jīng)。
【功效】涼血,止血。
【臨床應(yīng)用】用于咯血、衄血、崩漏、尿血等癥
本品有涼血止血的功效,對(duì)咯血、衄血、崩中下血、尿血等癥,常與小薊、生地、蒲黃、藕節(jié)等藥配伍應(yīng)用。此外,大薊鮮草,又可用于瘡癰腫毒,無論內(nèi)服、外敷,都有散瘀消腫的功效。
【處方用名】大薊草、大薊(洗凈,曬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鮮草可用一兩至二兩,煎服。外用適量。
【附藥】小薊: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刺兒菜或刻葉刺兒菜的全草。性味甘涼。入肝經(jīng)。功能涼血止血。效用與大薊相似,但治療癰瘡腫毒的作用較大薊稍弱?,F(xiàn)臨床上本品除用于各種出血癥外,又用于高血壓、肝炎、腎炎等病癥。處方用名為小薊或小薊草,炒炭用稱小薊炭。一般用量為三錢至五錢,大既量可用一兩,煎服。
【方劑舉例】十灰丸(《十藥神書》)大薊、小薊、側(cè)柏葉、茜草根、茅根、山梔、大黃、丹皮、棕櫚皮,燒炭存性。治吐血咯血。
(公元 1116 年)宋.寇宗奭撰。二十卷。載藥物 460 種,闡發(fā)藥性較詳盡,并指出用藥要結(jié)合年齡老少、體質(zhì)強(qiáng)弱、疾病新久等,對(duì)辨認(rèn)藥物的真?zhèn)蝺?yōu)劣亦有詳細(xì)闡述。
(公元 1564 年)明.李時(shí)珍(東璧,瀕湖)著。一卷。論述脈象 27 種,對(duì)于脈的體狀、相類、主病都作了七言歌括,便于誦讀學(xué)習(xí)。并批解了高陽生的《脈訣》。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藥用】本品為菊科植物的全草。
【性味與歸經(jīng)】甘,涼。入肝經(jīng)。
【功效】涼血,止血。
【臨床應(yīng)用】用于咯血、衄血、崩漏、尿血等癥
本品有涼血止血的功效,對(duì)咯血、衄血、崩中下血、尿血等癥,常與小薊、生地、蒲黃、藕節(jié)等藥配伍應(yīng)用。此外,大薊鮮草,又可用于瘡癰腫毒,無論內(nèi)服、外敷,都有散瘀消腫的功效。
【處方用名】大薊草、大薊(洗凈,曬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鮮草可用一兩至二兩,煎服。外用適量。
【附藥】小薊: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刺兒菜或刻葉刺兒菜的全草。性味甘涼。入肝經(jīng)。功能涼血止血。效用與大薊相似,但治療癰瘡腫毒的作用較大薊稍弱?,F(xiàn)臨床上本品除用于各種出血癥外,又用于高血壓、肝炎、腎炎等病癥。處方用名為小薊或小薊草,炒炭用稱小薊炭。一般用量為三錢至五錢,大既量可用一兩,煎服。
【方劑舉例】十灰丸(《十藥神書》)大薊、小薊、側(cè)柏葉、茜草根、茅根、山梔、大黃、丹皮、棕櫚皮,燒炭存性。治吐血咯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