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針灸逢源》 靈樞血絡(luò)論

    作者: 李學(xué)川

    脈氣盛而血虛者。刺之則脫氣。脫氣則仆。(苦瀉其氣則陰陽俱脫故為仆倒)血氣俱盛。

    氣多者。其血滑。刺之則射。陽氣蓄積。久留而不瀉者。其血黑以濁故不能射。(陽氣久留不瀉陰血日枯。)新飲而液滲于絡(luò)。未合和于血也。故血出而汁別焉(血汁相半。)其不新飲者。身中有水。久則為腫。陰氣積于陽。其氣因于絡(luò)。故刺之血未出而氣先行。故腫。(陰滯于陽而不易散)陰陽之氣。其新相得而未和合。(血氣初調(diào)。)因而瀉之。則陰陽俱脫。表里相離。故脫色而蒼蒼然(衰危之色。)刺之血出多。色不變。而煩者。刺絡(luò)而虛(及)經(jīng)。

    虛經(jīng)之屬于陰者陰脫。故煩陰陽相得。而合為痹者。此為內(nèi)溢于經(jīng)。外注于絡(luò)如是者。陰陽俱有余。雖多出血。而弗能虛也。

    熱氣因于針。則針熱。熱則肉著。于針。故堅焉。(肉著者。即針入而緊澀難窮堅不可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