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定位] 在上腹部,當(dāng)臍中上4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
[解剖] 在腹直肌內(nèi)緣,有腹壁上動(dòng)、靜脈分支;布有第八肋間神經(jīng)。
[主治] 腹脹,腸鳴,腹痛,便秘,婦人不孕,胸脅滿,瘧疾。
[配伍] 配巨闕治心中煩滿;配三陰交、血海治閉經(jīng);配中脘、天樞、足三里、四縫治納呆及小兒疳積。
[刺灸法] 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 沖脈、足少陰會(huì)穴。
《儒門事親》(公元 1228 年? )金.張從正(子和、戴人)。十五卷。主張治療用汗吐下三法,用要偏于寒涼,但在攻邪方面有其長(zhǎng)處。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定位] 在上腹部,當(dāng)臍中上4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
[解剖] 在腹直肌內(nèi)緣,有腹壁上動(dòng)、靜脈分支;布有第八肋間神經(jīng)。
[主治] 腹脹,腸鳴,腹痛,便秘,婦人不孕,胸脅滿,瘧疾。
[配伍] 配巨闕治心中煩滿;配三陰交、血海治閉經(jīng);配中脘、天樞、足三里、四縫治納呆及小兒疳積。
[刺灸法] 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 沖脈、足少陰會(huì)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