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祁宏源,清代醫(yī)家。浙江山陰縣人。其祖祁坤為太醫(yī)院判,精于外科。宏源家學淵源,亦精于外科醫(yī)理,奉敕與吳謙同修《醫(yī)宗金鑒》,其中之《外科心法》多為其家之經驗,并以其祖之《外科大成》為藍本修訂而成。
查古籍
作者:祁宏源,清代醫(yī)家。浙江山陰縣人。其祖祁坤為太醫(yī)院判,精于外科。宏源家學淵源,亦精于外科醫(yī)理,奉敕與吳謙同修《醫(yī)宗金鑒》,其中之《外科心法》多為其家之經驗,并以其祖之《外科大成》為藍本修訂而成。
《外科正宗》(公元 1617 年)明.陳實功(若虛,毓仁)著。四卷。所敘疾病百余種,每病列病理、癥狀、診斷、治法、成敗病案,最后選列方劑。既重視內治,也強調外治,既主張早期手術,又反對濫施針刀。對截肢術、下頷正復術、死骨剔除術、鼻瘜肉摘除術、痔漏手術等有所發(fā)展。
《外科理例》(公元 1531 年)明.汪機(石出、省之)著。七卷,附方一卷。分 154 門、附方 165 個。主張治外科必須根據人體內部的情況,然后求之于外。
《外科精義》(公元 1335 年)元.齊德之著。二卷。參諸家方論有關瘡腫之說,首載診候,次論血、氣、色、脈、后敘癰、疽、瘡、腫的治療等。強調整體觀念,倡導攻補兼施。
《外科精要》(公元 1263 年)宋.陳自明(良甫)著。三卷。以外科命名之較早者。對癰疽瘡瘍等癥的因癥診治等,尤其對癰疽的淺深、寒熱、虛實、緩急、吉兇生死的辨析,集各家之言,并自立要領 而成書。
(添加)陳遜齋說。傷寒六經者。陰、陽、寒、熱、虛、實、表、里之代名詞也。太陽、陽明、少陽、皆為陽病。太陰、少陰、厥陰、皆為陰病。太陽、陽明、少陽、皆為熱病。太陰、少陰、厥陰、皆為寒病。太陽、陽明、少陽、皆為實病。太陰、少陰、厥陰、皆為虛病。陰陽寒熱虛實之中。又有在表在里。與在半表半里之不同。太陽為表。少陰亦為表。
太陽之表為熱為實。少陰之表為寒為虛。陽明為里。太陰亦為里。陽明之里。為熱為實。太陰之里。為寒為虛。
少陽為半表半里。厥陰亦為半表半里。少陽之半表半里。為熱為實。厥陰之半表半里。為寒為虛。
太陽少陰。皆為表。太陽之表。為發(fā)熱惡寒。少陰之表。為無熱惡寒。陽明太陰皆為里。陽明之里為胃實。太陰之里為自利。少陽厥陰皆為半表半里。少陽之半表半里。為寒熱往來。厥陰之半表半里。為厥熱進退。太陽少陰皆為表。太陽之表可汗。少陰之表不可汗。陽明太陰皆為里。陽明之里可下。太陰之里不可下。少陽厥陰皆為半表半里。少陽之半表半里可清解。厥陰之半表半里。不可清解。
得病之初。身體之正氣。起而反抗。發(fā)熱惡寒。即正邪交爭之表示也。頭痛、項強、體痛。即正邪交爭時所發(fā)生之充血作用也。此時因皮膚開合。汗腺通塞之故。又發(fā)生有汗為中風。無汗為傷寒之兩大癥候。傷寒為散溫機能衰弱。故以麻黃湯發(fā)其表。中風為散溫機能亢進。故以桂枝湯解其肌。凡此傷寒中風??捎砂l(fā)汗解肌而愈者。皆稱為表病。又稱為太陽病。
正氣抵抗邪氣。在太陽病期內。無法戰(zhàn)勝。因而妨礙三焦水道之流行。由此而引起寒熱往來、胸脅滿嘔、口苦咽干各癥。概稱為少陽病?!秲冉洝分^三焦為決瀆之官。生理學則不稱三焦。而稱淋巴。其理由相同。三焦在臟腑之外。
皮膚之內。故謂之半表半里。小柴胡一方。為本病之主劑。
正邪交爭愈久。水分愈加蒸散。內部粘膜。愈加干燥。及在太陽少陽期內。發(fā)汗利尿過多。則腸胃間之水津。乃愈涸竭。由是發(fā)生煩渴譫語。不大便。但惡熱不惡寒之陽明里實癥。輕則用白虎湯。重則用承氣湯。
若腸胃之抵抗力不足。失去消化水谷之能力。則為太陰病。水谷不化。則水分過剩。因而上吐下利。此與陽明病正成反比。陽明熱而太陰寒。陽明實而太陰虛也。理中湯溫中去濕。故為太陰病之專劑。
若造溫機能衰減。體溫為之降低者。則為少陰病。中醫(yī)謂為陽虛。因心臟衰弱。故少陰病之脈必微細也。因神經不振。故少陰病之癥但欲寐也。因體溫不能分布。故少陰病之四肢必厥逆也。此與太陽病正成反比。太陽必發(fā)熱而惡寒。少陰必惡寒而不發(fā)熱。四逆湯強心生溫。實為少陰病之主劑。
若夫厥陰病者。實抵抗力消長進退之重要關頭也。其病狀為厥熱互為來復。熱多于厥。則抵抗力有恢復之希望。故主病退。厥多于熱。則抵抗力愈趨愈下。故主病進。若但厥無熱。則抵抗力完全失敗。病主不治。
此與少陽病正成反比。少陽之寒熱往來。不過三焦不和。血管伸縮之作用??梢院徒饬耸隆X赎幹薀醽韽?。
則出生入死。關系重大。厥陰之主劑。亦不離四逆輩。蓋非生溫無以退厥也。
總觀六經之變化。三陽病惟恐其熱。三陰病惟恐其寒。三陽病惟恐其實。三陰病惟恐其虛。三陽病則抵抗力均未衰弱。故三陽病無死癥。三陰病則抵抗力均感不足。故三陰病多死癥。一部傷寒論。蓋如是而已。
【榮齋按】此篇為一九三五年陳遜齋先生在前中央國醫(yī)館附設訓練班的演講詞。綜合全文大意,所謂三陽,它的病多屬于進行性,而其人的臟器體功尚強壯,未曾發(fā)現衰弱狀態(tài)的三種證狀。所謂三陰,它的病多屬退行性,而其人的機體功能已非強壯,已表現出衰弱狀態(tài)的三種證狀。精簡的說∶“就是三陽言實,三陰言虛。三陽言表實、里實、半表半里實,三陰言氣虛、血虛、氣血兩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