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傷寒。外感百病之總名也。有小證。有大證。有新感證。有伏氣證。有兼證。有夾證。有壞證。有復證。
傳變不測。死生反掌。非雜病比。奈扁鵲難經(jīng)但言傷寒有五。一曰中風。二曰傷寒。三曰濕溫。四曰熱病。
五曰溫病。僅載脈候之異同。并無證治之陳列。語焉不詳。后學何所根據(jù)。惟中風自是中風。傷寒自是傷寒。
濕溫自是濕溫。溫熱自是溫熱。已可概見。然皆列入傷寒門中者。因后漢張仲景。著《傷寒雜病論》。當時不傳于世。
至晉王叔和。以斷簡殘編。補方造論?;烀弧秱摗?。而不名曰四時感證論。從此一切感證。通稱傷寒。從古亦從俗也。予亦從俗。名曰《通俗傷寒論》。
人皆謂百病莫難于傷寒。予謂治傷寒何難。治傷寒兼證稍難。治傷寒夾證較難。治傷寒復證更難。治傷寒壞證最難。蓋其間寒熱雜感。濕燥互見。虛實混淆。陰陽疑似。非富于經(jīng)驗。而手敏心靈。隨機應變者。決不足當此重任。日與傷寒證戰(zhàn)。諺云熟讀王叔和。不如臨證多。非謂臨證多者不必讀書也。亦謂臨證多者乃為讀書耳。國初喻嘉言嘗云、讀書無眼。病患無命。旨哉言乎。予業(yè)傷寒???。四十余年矣。姑以心得者。歷言其要。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北宋.王洙錄傳《金匱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卷辨?zhèn)⒅芯碚撾s病、下卷載其方、并療婦人。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傷寒。外感百病之總名也。有小證。有大證。有新感證。有伏氣證。有兼證。有夾證。有壞證。有復證。
傳變不測。死生反掌。非雜病比。奈扁鵲難經(jīng)但言傷寒有五。一曰中風。二曰傷寒。三曰濕溫。四曰熱病。
五曰溫病。僅載脈候之異同。并無證治之陳列。語焉不詳。后學何所根據(jù)。惟中風自是中風。傷寒自是傷寒。
濕溫自是濕溫。溫熱自是溫熱。已可概見。然皆列入傷寒門中者。因后漢張仲景。著《傷寒雜病論》。當時不傳于世。
至晉王叔和。以斷簡殘編。補方造論?;烀弧秱摗?。而不名曰四時感證論。從此一切感證。通稱傷寒。從古亦從俗也。予亦從俗。名曰《通俗傷寒論》。
人皆謂百病莫難于傷寒。予謂治傷寒何難。治傷寒兼證稍難。治傷寒夾證較難。治傷寒復證更難。治傷寒壞證最難。蓋其間寒熱雜感。濕燥互見。虛實混淆。陰陽疑似。非富于經(jīng)驗。而手敏心靈。隨機應變者。決不足當此重任。日與傷寒證戰(zhàn)。諺云熟讀王叔和。不如臨證多。非謂臨證多者不必讀書也。亦謂臨證多者乃為讀書耳。國初喻嘉言嘗云、讀書無眼。病患無命。旨哉言乎。予業(yè)傷寒???。四十余年矣。姑以心得者。歷言其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