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質(zhì)疑錄》 論天癸非精血

    作者: 張介賓

    天癸之義,諸家俱以精血為解,是不詳《內(nèi)經(jīng)》之旨也。玩本經(jīng)云∶女子二七天癸至,月事以時下;男子二八天癸至,精氣溢瀉。則是天癸在先,而后精血繼之,天癸非即精血之謂明矣。天癸者,天一所生之真水,在人身是謂元陰,即曰元氣。人之未生,此氣蘊于父母,謂之先天元氣;人之既生,此氣化于吾身,謂之后天元氣。但氣之初生,真陰甚微,及其既盛,精血乃旺。然必真陰足而后精血化,是真陰在精血之先,精血在真陰之后。不然女子四十九,男子六十四,而天癸俱絕,其周身之精血,何以仍營運于榮衛(wèi)之中,而未嘗見其涸竭也?則知天癸非精血明矣。其以精血即為天癸者,王太仆、陳良甫以下之謬論也。

更多中醫(yī)書籍
  • 《醫(yī)學心悟》(公元 1732 年)清.程國彭(鐘齡)著。五卷??偨Y(jié)了辨證施治的八綱、八法、因證立方,條分縷析,多為臨床心得之語。末附《外科十法》。

    作者:
  • 作者:
  • 作者:
    趙術(shù)堂
  • 作者:
    未知
  • 《醫(yī)學正傳》(公元 1515 年)明.虞摶(天民)著。八卷。分門論證,以朱震亨的學說為主,參以張仲景、孫思邈、李杲之說,并結(jié)合抒發(fā)己見。

    作者:
    虞傳
  • (公元 1764 年)清.徐大樁(靈胎、洄溪)著。二卷。分為“經(jīng)絡臟腑”“脈”“病”“方藥”“治法”“書論”“古今”七門,論醫(yī)學的源流利弊,議論通達。但有時也不免矯枉過正。

    作者:
  • 作者:
    高秉鈞
  • (公元 1565 年)明.樓英(全善)著。四十卷。包括總論,臟腑疾病、傷寒、婦人、小兒、運氣等,記載病證治法,方藥,對于金元醫(yī)家的學說收載較多。

    作者:
    樓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