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公元前五世紀(jì)? )原題戰(zhàn)國時秦越人撰。共有 81 個問答。系采摘《內(nèi)經(jīng)》的精要,設(shè)為問答,解釋疑難。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yùn)》《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普濟(jì)方》(公元 1406 年)明.朱橚等撰。 共168卷。凡 1960 論,2175 類、778 法、61739 方 239 圖。 收載方劑最多。《本草綱目》中附方有不少是從此書采錄的。
常山苗六錢,烏梅三錢,陳皮、檳榔、制首烏、酒炒歸身各二錢,法半夏、川桂枝各一錢,丁香十粒,生姜二片,紅棗五枚。
上藥,在臨發(fā)前兩時辰煎服?;蛲禄驗a,其病自愈。倘一劑未能全愈,再服一劑,無不立止。
庚生按∶瘧疾纏綿,往往致敗。古方每用草果、常山以取速效,殊非善法。上元張立侯口傳一方∶用常山二、三兩為末,鴨蛋七枚,同藥末入砂鍋煮極熱,病發(fā)時取蛋握于手中,冷即更換,仍將握過之蛋再煮再握,俟瘧止方住。下次發(fā)時,照前煮握,二三次后即可止矣。不傷元?dú)?,大可用也?/p>
又方∶常山一兩,黑豆一合,同煮。撿去常山,專食豆,亦效。
又方:旱蓮草捶碎,男左女右置手寸口上,以錢壓之,用帶扎定,良久起一小泡,謂之天灸,其虐亦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