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串雅內(nèi)外編》 神仙太乙膏

    治一切癰疽、瘡毒已未成潰者,如治發(fā)背,先以溫水洗凈,軟絹拭干,將膏用紅布攤貼。

    如治瘰疬,用鹽湯洗凈攤貼。風(fēng)赤眼,捏作小餅貼太陽穴。腰膝疼痛貼患處。婦人經(jīng)脈不通腹痛,貼臍口。一切疥瘡,用麻油煎滾和膏涂之?;⑷咝珎?、刀斧傷,亦貼患處。

    元參、白芷、當(dāng)歸、赤芍、肉桂、大黃、生地各一兩,麻油二斤

    入銅鍋內(nèi),煎至黑、濾去渣、入黃丹十二兩,再煎成滴水手捻軟硬得中,即成膏矣。腫毒跌撲疼痛,加乳香、沒藥。煎油時(shí),應(yīng)加槐桃桑柳嫩枝各一兩。

    附制丹法∶黃丹先炒紫色,傾入缸內(nèi),用滾水一桶泡之,再汲涼水滿缸,用棒常攪,浸一宿,去水,再炒如前二次,研末令極細(xì),用甘草二兩,薄荷、防風(fēng)、紅花各五錢,同煎收干尤妙。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