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證治準(zhǔn)繩·類方》 噎

    作者: 王肯堂

    人參散(見大便秘。)

    濃樸丸(見反胃。)

    昆布丸(《良方》) 治五噎,咽喉妨塞,食飲不下。

    昆布(洗去咸水) 麥門冬(去心,焙) 天門冬(去心,焙) 訶藜勒(去核,各一兩半) 木通 川大黃(微炒) 川樸硝 郁李仁(湯浸,去皮,微炒) 桂心 百合(各一兩) 羚羊角(屑) 杏仁(湯浸,去皮尖,麩炒黃) 紫蘇子(微炒) 射干(各半兩) 柴胡(去蘆) 陳皮(湯浸,去白) 檳榔(各二錢半)

    上為細(xì)末,煉蜜和搗三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不拘時(shí),熱酒送下。夜飯后用綿裹彈子大一丸噙化。

    代抵當(dāng)丸(見蓄血。)

    竹皮散(《良方》) 治噎聲不出。

    竹皮(一方用竹葉) 細(xì)辛 通草 人參 五味子 茯苓 麻黃 桂心 生姜 甘草(各一兩)

    上 咀,以水一斗,煮竹皮,下藥煮取三升,分三服。

    補(bǔ)中益氣湯(見勞倦。)

    吳茱萸丸(東垣) 大理脾胃,胸膈不通,調(diào)中順氣。

    吳茱萸 草豆蔻仁(各一錢二分) 橘皮 益智仁 人參 黃 升麻(各八分) 白僵蠶澤瀉 姜黃 柴胡(各四分) 當(dāng)歸身 甘草(炙,各六分) 木香(二分) 青皮(三分) 半夏(一錢)大麥 (一錢五分)

    上為細(xì)末,用湯浸蒸餅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三十丸,細(xì)嚼,白湯送下。無時(shí)。

    利膈丸(見反胃。)

    黃 補(bǔ)中湯(見痞。)

    滋腎丸(見小便不通。)

    消痞丸(見痞。)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