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證治準(zhǔn)繩·瘍醫(yī)》 表里

    作者: 王肯堂

    防風(fēng)通圣散(見腫瘍)

    加減通圣散治疔瘡、瘴氣、紫游風(fēng)等證。

    防風(fēng) 荊芥 連翹 赤芍藥 當(dāng)歸 川芎 桔梗 黃芩 梔子 甘草 青木香 玄參牛蒡子 大黃 芒硝 紫金皮 雞屎子 詐死子 谷藤根 芙蓉根 嫩柏根 青玉上薄荷、生地黃,煎服。

    追疔奪命湯秘方速效,能內(nèi)消腫。

    羌活 獨活 青皮(多用) 防風(fēng)(多用) 黃連 赤芍藥 細(xì)辛 甘草節(jié) 蟬蛻 僵蠶 腳連(即雞爪黃連,各等分。) 加河車、澤蘭、金銀花;有膿,加何首烏、白芷;要利,加青木香、大黃、牽牛、梔子;在腳,加木瓜(各等分)

    上 咀。每服五錢,先將一服,加澤蘭,少用葉,金銀花各一兩,生姜十片,用藥擂爛,好酒旋之熱服。不吃酒者,水煎為妙,然后用酒、水各一盞半,生姜十片煎,至熱服汗出為度。病退減后,再加大黃二錢煎,至熱服再以利一兩次,去余毒為妙。此方以藥味觀之,甚若不切,然效速于神驗,萬無一失,累用累效,如有別證再出,宜隨證加減,治之速效。若心煩嘔吐,加甘草節(jié)(一錢), 豆粉(酸漿,水下) 嘔逆惡心,加乳香、豆粉(甘草湯下。)

    加減追疔奪命湯治疔瘡及癰疽發(fā)背惡瘡, 赤腫痛。創(chuàng)人或紫游風(fēng)、赤游風(fēng),并大效。

    防風(fēng) 赤芍藥 連翹 羌活 獨活 細(xì)辛 青皮 僵蠶 蟬蛻 青木香 甘草節(jié) 金銀花 紫河車 獨腳蓮上生姜、澤蘭、生地黃,煎服。病勢退減,加大黃取利下三五行,去大黃。

    防風(fēng)當(dāng)歸湯治疔瘡發(fā)熱,大便實者。

    金銀花 山茨菰 青木香 當(dāng)歸 赤芍藥 白芷 防風(fēng) 荊芥 連翹 升麻 羌活 獨活 甘草 大黃上薄荷、生地黃,煎服。

    雄麝湯解疔毒如神(凡解毒,不可無雄黃、朱砂。)

    雄黃 朱砂 麝香(各另研) 乳香(另研,各一錢) 白芷 茜草根 真綠豆粉 地丁草(各二錢) 牡蠣 僵蠶 牛蒡子(炒) 大黃 金銀花 青木香 梔子 荊芥穗 樸硝 甘草(各一錢)

    胡桃(二個,去殼膜)

    上以白芷以后十四味細(xì)切。用無灰酒一碗,浸少時擂細(xì);又加水一碗,同煎至一碗,去粗及濁腳,入前雄黃等五味,調(diào)勻作一服。更審患處經(jīng)絡(luò)分野,根據(jù)東垣引經(jīng)瀉火藥,加之尤妙。欲利倍加大黃、樸硝二味,臨后下。茜草即過山龍,地丁即大薊也,(一云剪刀草。開黃花者,名黃花地丁,開紫花者,名紫花地丁。)

更多中醫(yī)書籍
  • 本草著作。《友漁齋醫(yī)話》叢書之第六種。1卷。清黃凱鈞(退庵)撰??诩螒c七年(1812年)。選臨床常用藥物309味,不分部類,大致按植物、礦物、動物為序排列。每藥簡明扼要地介紹其臨癥運用要點,所附個人經(jīng)驗,每出新意,甚切實用?,F(xiàn)存初刊本及《中國醫(yī)學(xué)大成》本。

    作者:
  • 作者:
    杜文燮
  • 作者:
  • 作者:
  • 《證治準(zhǔn)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bǔ)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zhǔn)繩》。

    作者:
    王肯堂
  • 作者:
    吳謙
  • 作者:
    顧錫
  • 《銀海精微》(公元 682 年)原題唐.孫思邈著。二卷。論眼科諸證甚為明晰,治療也不偏于補(bǔ)瀉寒溫。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