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夫瘡瘍之證候不同,寒熱虛實皆能為痛。止痛之法,殊非一端,世人皆謂乳、沒可以止痛,殊不知因病制宜,自有活法。故因熱而痛者,以寒涼之劑折其熱,則痛自止也。因寒而痛者,以溫熱之藥熨其寒,則痛自除也。因風而痛者,除其風。因濕而痛者,除其濕。
燥而痛者,潤之。塞而痛者,通之。虛而痛者,補之。實而痛者,瀉之。膿郁而閉者,開之。惡肉侵潰者,引之。陰陽不和者,調之。經絡滯澀者,利之。憂愁者,遠志酒飲之。虛寒而痛者,乳香、沒藥止之。大抵癰疽不可不痛,不可大痛,若大痛悶亂者危。薛新甫云∶瘡瘍之作,由六淫七情所傷,其痛也,因氣血凝滯所致。假如熱毒在內,便秘而作痛者,內疏黃連湯導之。熱毒熾盛, 腫而作痛者,黃連解毒散治之。不應,仙方活命飲解之。瘀血凝滯而作痛者,乳香定痛散和之。作膿而痛者,托里消毒散排之。膿脹而痛者,針之。膿潰而痛者,補之。若因氣虛而痛,四君加歸 。血虛而痛,四物加參 。腎虛而痛,六味地黃丸??诟勺骺?,小便頻數者,加減八味丸。此皆止痛之法也。
托里消毒散加減法若高腫 痛,熱毒也,加黃連。漫腫微痛,氣虛也,去金銀花、連翹,加參術。腫赤作痛,血凝滯也,加乳香、沒藥。如不應,暫用仙方活命飲。膿出反痛,氣血虛也,去金銀花、連翹、白芷,加參 、歸也。漫腫不痛或肉死不潰,脾氣虛也,去三味,加人參、白術。如不應,加姜桂。更不應,急加附子。
癰疽膿血大泄,敗臭痛甚,宜用黃 人參湯。
黃 人參湯
人參 蒼術(米泔浸,炒) 陳皮(炒) 麥門冬(去心) 當歸(酒拌) 神曲(炒) 甘草(炙)
五味子(杵,各一錢) 黃 (炙,二錢) 黃柏(炒) 升麻(各四分)
作一劑。水二盅,姜三片,棗二枚,煎八分,食遠服。
〔薛〕按∶前證七惡中之二惡也,宜此方治之。亦有潰后虛而發(fā)熱,或作痛少寐尤效。若痛少止,大便不實,黃柏、麥門冬可不用,蓋恐寒中也。凡瘡膿潰之后,若脈洪大則難治,自利者不治。
癰疽大痛不止,宜用加味解毒湯。
加味解毒湯
黃 (鹽水拌,炒) 黃連(炒) 黃芩(炒) 黃柏(炒) 連翹 當歸(酒拌,各七分) 甘草(炙)
白芍藥 梔子仁(炒,各一錢)
作一劑。水二盅,煎八分服之,藥下痛即止。
按∶此方若脈洪大按之有力者,用此解之,其功甚捷。亦有便秘脈實而痛者。宜用內疏黃連湯下之。若潰而反痛者,宜用內補黃 湯補之。
內補黃 湯
黃 (鹽水拌炒,二錢) 熟地黃(酒拌) 人參 茯苓 甘草(炙,各五分) 芍藥(炒) 川芎 官桂遠志(去心,炒) 當歸(酒拌,各八分) 麥門冬(去心,五分)
作一劑。水一盅半,姜三片,棗二枚,煎六分,食遠服。
當歸和血散治瘡瘍未發(fā)出,內痛不可忍,及治婦人產前產后腹痛。
當歸(二錢) 乳香(半錢) 沒藥(一錢半) 白芍藥(三錢)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一中盞,煎七分,和滓溫服,日二。婦人酒煎。瘡既發(fā)不須用。瘡癢者,加人參、木香。婦人服之,加赤芍藥。
回瘡金銀花散治瘡瘍痛甚,色變紫黑者。
金銀花(連枝葉俱用,銼研,二兩) 黃 (四兩) 甘草(一兩)
上 咀。用酒一升,用入壺瓶內閉口,重湯煮三兩時辰,取出去滓,頓服之。一方無黃。
郭氏定痛托里散治一切瘡腫疼痛不可忍。如少壯氣充實,先用疏利,后服此藥。
粟殼(去蒂,炒,二兩) 當歸 白芍藥 川芎(各半兩) 乳香 沒藥 桂(各三錢)
上 咀。每服五錢,水煎。
乳香止痛散治一切瘡腫,疼痛不止。
粟殼(六兩,制) 白芷(三兩) 甘草(炙) 陳皮(各一兩半) 乳香 沒藥(各一兩)
丁香(半兩)
上 咀。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
乳香黃 散治一切惡瘡、癰疽、發(fā)背、疔瘡,疼痛不可忍者?;蛭闯烧咚偕ⅲ殉烧咚贊∧?,不假刀砭,其惡肉自下,及治打撲傷損,筋骨疼痛。
黃 (去蘆) 當歸(酒洗) 川芎 麻黃(去根、節(jié)) 甘草(生用) 芍藥 人參(去蘆)
粟殼(各一兩,蜜炒) 乳香(另研) 沒藥(各五錢,另研) 陳皮(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渣,溫服。如瘡在上食后,在下食前服之。
人參內托散治瘡瘍潰膿而作痛者。
人參 黃 當歸 川芎 濃樸 防風 桔梗 白芷 官桂 紫草 木香 甘草上入糯米一撮,水煎服。
乳香丸治發(fā)背及一切疽瘡,潰爛痛不可忍。
乳香(別研) 沒藥(別研) 羌活 五靈脂 獨活(各三錢) 川芎 當歸 真綠豆粉 交桂川白芷 白膠香(各半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細嚼,薄荷湯送下。手足損痛不能起者,加草烏,用木瓜鹽湯送下。
乳香定痛散治一切瘡瘍,潰爛疼痛。
乳香 沒藥(各五錢) 滑石 寒水石(各一兩) 冰片(一錢)
上為細末。擦患處,痛即止。敷藥中加南星、半夏能止痛,更加蓖麻仁,尤佳。
豆豉餅治瘡瘍腫痛,硬而不潰,及潰而不斂,并一切頑瘡、惡瘡。用江西豆豉餅為末,唾津和作餅子如錢大,濃如三文,置患處。以艾壯于餅上灸之,干則易之。如背瘡,用漱口水調作餅,覆患處,以艾鋪餅上灸之。如未成者即消,已成者亦殺其大毒,如有不效,氣血虛敗也。
乳香膏治諸瘡痛久不瘥。
乳香(一兩,別研) 食鹽 松脂 杏仁(去皮尖,研,各一兩半) 生地黃(取汁,三合) 白羊腎脂(半斤) 黃蠟(三兩)
上先熬脂令沸。下杏仁、地黃汁,蠟煎,候蠟熔盡,入香、鹽、松脂煎,以柳箅攪,令勻,稀稠得所,瓷盒盛。瘡上日三二度。
又乳香膏
木鱉子(去殼,細銼) 當歸(各一兩) 柳枝(二八寸,寸銼,同以清油四兩,煎令黑色,次用后)
乳香 沒藥(各半兩) 白膠香(明凈者四兩,同研細,入油煎化,用綿子濾之)
上煉藥鐵銚,令極凈。再傾前藥油蠟在內,候溫,入黃丹一兩半,以兩柳枝攪極得所,再上火煎,不住手攪,候油沸起住攪,注在水中,成珠不散為度。秋冬欲軟,春夏欲堅。傾在水中,出火毒,搜成劑收之。
戴院使云∶有不敷藥時大痛,敷即不痛;有不敷藥不痛,敷之則痛。蓋寒熱風濕,并憂怒等氣積而內攻,則痛不禁,藥拔出之,故不痛也。死血陰毒在中,愈伏愈深,愈不覺痛,藥發(fā)之于外,故反痛也。
《儒門事親》(公元 1228 年? )金.張從正(子和、戴人)。十五卷。主張治療用汗吐下三法,用要偏于寒涼,但在攻邪方面有其長處。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夫瘡瘍之證候不同,寒熱虛實皆能為痛。止痛之法,殊非一端,世人皆謂乳、沒可以止痛,殊不知因病制宜,自有活法。故因熱而痛者,以寒涼之劑折其熱,則痛自止也。因寒而痛者,以溫熱之藥熨其寒,則痛自除也。因風而痛者,除其風。因濕而痛者,除其濕。
燥而痛者,潤之。塞而痛者,通之。虛而痛者,補之。實而痛者,瀉之。膿郁而閉者,開之。惡肉侵潰者,引之。陰陽不和者,調之。經絡滯澀者,利之。憂愁者,遠志酒飲之。虛寒而痛者,乳香、沒藥止之。大抵癰疽不可不痛,不可大痛,若大痛悶亂者危。薛新甫云∶瘡瘍之作,由六淫七情所傷,其痛也,因氣血凝滯所致。假如熱毒在內,便秘而作痛者,內疏黃連湯導之。熱毒熾盛, 腫而作痛者,黃連解毒散治之。不應,仙方活命飲解之。瘀血凝滯而作痛者,乳香定痛散和之。作膿而痛者,托里消毒散排之。膿脹而痛者,針之。膿潰而痛者,補之。若因氣虛而痛,四君加歸 。血虛而痛,四物加參 。腎虛而痛,六味地黃丸??诟勺骺?,小便頻數者,加減八味丸。此皆止痛之法也。
托里消毒散加減法若高腫 痛,熱毒也,加黃連。漫腫微痛,氣虛也,去金銀花、連翹,加參術。腫赤作痛,血凝滯也,加乳香、沒藥。如不應,暫用仙方活命飲。膿出反痛,氣血虛也,去金銀花、連翹、白芷,加參 、歸也。漫腫不痛或肉死不潰,脾氣虛也,去三味,加人參、白術。如不應,加姜桂。更不應,急加附子。
癰疽膿血大泄,敗臭痛甚,宜用黃 人參湯。
黃 人參湯
人參 蒼術(米泔浸,炒) 陳皮(炒) 麥門冬(去心) 當歸(酒拌) 神曲(炒) 甘草(炙)
五味子(杵,各一錢) 黃 (炙,二錢) 黃柏(炒) 升麻(各四分)
作一劑。水二盅,姜三片,棗二枚,煎八分,食遠服。
〔薛〕按∶前證七惡中之二惡也,宜此方治之。亦有潰后虛而發(fā)熱,或作痛少寐尤效。若痛少止,大便不實,黃柏、麥門冬可不用,蓋恐寒中也。凡瘡膿潰之后,若脈洪大則難治,自利者不治。
癰疽大痛不止,宜用加味解毒湯。
加味解毒湯
黃 (鹽水拌,炒) 黃連(炒) 黃芩(炒) 黃柏(炒) 連翹 當歸(酒拌,各七分) 甘草(炙)
白芍藥 梔子仁(炒,各一錢)
作一劑。水二盅,煎八分服之,藥下痛即止。
按∶此方若脈洪大按之有力者,用此解之,其功甚捷。亦有便秘脈實而痛者。宜用內疏黃連湯下之。若潰而反痛者,宜用內補黃 湯補之。
內補黃 湯
黃 (鹽水拌炒,二錢) 熟地黃(酒拌) 人參 茯苓 甘草(炙,各五分) 芍藥(炒) 川芎 官桂遠志(去心,炒) 當歸(酒拌,各八分) 麥門冬(去心,五分)
作一劑。水一盅半,姜三片,棗二枚,煎六分,食遠服。
當歸和血散治瘡瘍未發(fā)出,內痛不可忍,及治婦人產前產后腹痛。
當歸(二錢) 乳香(半錢) 沒藥(一錢半) 白芍藥(三錢)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一中盞,煎七分,和滓溫服,日二。婦人酒煎。瘡既發(fā)不須用。瘡癢者,加人參、木香。婦人服之,加赤芍藥。
回瘡金銀花散治瘡瘍痛甚,色變紫黑者。
金銀花(連枝葉俱用,銼研,二兩) 黃 (四兩) 甘草(一兩)
上 咀。用酒一升,用入壺瓶內閉口,重湯煮三兩時辰,取出去滓,頓服之。一方無黃。
郭氏定痛托里散治一切瘡腫疼痛不可忍。如少壯氣充實,先用疏利,后服此藥。
粟殼(去蒂,炒,二兩) 當歸 白芍藥 川芎(各半兩) 乳香 沒藥 桂(各三錢)
上 咀。每服五錢,水煎。
乳香止痛散治一切瘡腫,疼痛不止。
粟殼(六兩,制) 白芷(三兩) 甘草(炙) 陳皮(各一兩半) 乳香 沒藥(各一兩)
丁香(半兩)
上 咀。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
乳香黃 散治一切惡瘡、癰疽、發(fā)背、疔瘡,疼痛不可忍者?;蛭闯烧咚偕ⅲ殉烧咚贊∧?,不假刀砭,其惡肉自下,及治打撲傷損,筋骨疼痛。
黃 (去蘆) 當歸(酒洗) 川芎 麻黃(去根、節(jié)) 甘草(生用) 芍藥 人參(去蘆)
粟殼(各一兩,蜜炒) 乳香(另研) 沒藥(各五錢,另研) 陳皮(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渣,溫服。如瘡在上食后,在下食前服之。
人參內托散治瘡瘍潰膿而作痛者。
人參 黃 當歸 川芎 濃樸 防風 桔梗 白芷 官桂 紫草 木香 甘草上入糯米一撮,水煎服。
乳香丸治發(fā)背及一切疽瘡,潰爛痛不可忍。
乳香(別研) 沒藥(別研) 羌活 五靈脂 獨活(各三錢) 川芎 當歸 真綠豆粉 交桂川白芷 白膠香(各半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細嚼,薄荷湯送下。手足損痛不能起者,加草烏,用木瓜鹽湯送下。
乳香定痛散治一切瘡瘍,潰爛疼痛。
乳香 沒藥(各五錢) 滑石 寒水石(各一兩) 冰片(一錢)
上為細末。擦患處,痛即止。敷藥中加南星、半夏能止痛,更加蓖麻仁,尤佳。
豆豉餅治瘡瘍腫痛,硬而不潰,及潰而不斂,并一切頑瘡、惡瘡。用江西豆豉餅為末,唾津和作餅子如錢大,濃如三文,置患處。以艾壯于餅上灸之,干則易之。如背瘡,用漱口水調作餅,覆患處,以艾鋪餅上灸之。如未成者即消,已成者亦殺其大毒,如有不效,氣血虛敗也。
乳香膏治諸瘡痛久不瘥。
乳香(一兩,別研) 食鹽 松脂 杏仁(去皮尖,研,各一兩半) 生地黃(取汁,三合) 白羊腎脂(半斤) 黃蠟(三兩)
上先熬脂令沸。下杏仁、地黃汁,蠟煎,候蠟熔盡,入香、鹽、松脂煎,以柳箅攪,令勻,稀稠得所,瓷盒盛。瘡上日三二度。
又乳香膏
木鱉子(去殼,細銼) 當歸(各一兩) 柳枝(二八寸,寸銼,同以清油四兩,煎令黑色,次用后)
乳香 沒藥(各半兩) 白膠香(明凈者四兩,同研細,入油煎化,用綿子濾之)
上煉藥鐵銚,令極凈。再傾前藥油蠟在內,候溫,入黃丹一兩半,以兩柳枝攪極得所,再上火煎,不住手攪,候油沸起住攪,注在水中,成珠不散為度。秋冬欲軟,春夏欲堅。傾在水中,出火毒,搜成劑收之。
戴院使云∶有不敷藥時大痛,敷即不痛;有不敷藥不痛,敷之則痛。蓋寒熱風濕,并憂怒等氣積而內攻,則痛不禁,藥拔出之,故不痛也。死血陰毒在中,愈伏愈深,愈不覺痛,藥發(fā)之于外,故反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