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zé)峤?jīng)緯》(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著。五卷。搜集多種溫?zé)岵≈鳎浴秲?nèi)經(jīng)》,張仲景等之說為經(jīng),以葉桂(天士)、薛生白、陳平伯、余師愚等之說為緯,辨別溫病的伏氣、外感、內(nèi)容豐 富。
查古籍
《溫?zé)峤?jīng)緯》(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著。五卷。搜集多種溫?zé)岵≈鳎浴秲?nèi)經(jīng)》,張仲景等之說為經(jīng),以葉桂(天士)、薛生白、陳平伯、余師愚等之說為緯,辨別溫病的伏氣、外感、內(nèi)容豐 富。
(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溫疫論》(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溫病條辨》(公元 1798 年)清.吳瑭(鞠通)著。六卷。依據(jù)葉桂的溫?zé)岵W(xué)說,明確溫病分三焦傳變、闡述風(fēng)溫、溫毒、暑溫、濕溫等病證的治療,條理分明。
〔大〕夫婦人心胸嘈雜,此脾胃郁火,滯痰血液淚汗而成,用豬血炒食之,乃以血導(dǎo)而使之歸源爾。旋復(fù)花湯尤善。
〔薛〕前證若因食郁,用六君、山楂、山梔。若因胃熱,用二陳、姜炒芩、連。若因六郁,用越鞠丸。(雜病郁。)若因氣滯,用四七湯。(雜病氣。)桔梗、枳殼。大抵此證屬病氣。
元?dú)饩悴蛔?,須用六君為主,少佐以治痰之藥。若以火治之,必變吞酸中滿。 一婦人飲食少思,胸中嘈雜,頭暈吐痰,此中氣虛而有熱。用六君子湯加炒黑山梔、桔梗而愈。
后因勞碌,頭暈發(fā)熱吐痰,用補(bǔ)中益氣湯加半夏、茯苓、天麻而痊。 一婦人中脘嘈雜,口中辛辣,或咳嗽吐痰發(fā)喘,面色或白或赤,此脾氣虛而肺中伏火也。用六君子加山梔、桔梗、柴胡及炒黑片芩治之,尋愈。 一婦人嘈雜吞酸,飲食少思,大便不實(shí),此脾氣虛寒而下陷。用補(bǔ)中益氣湯加茯苓、半夏、炮姜,漸愈。又常服人參理中丸即安。 一婦人飲食后嘈雜吞酸,此食郁為痰。用六君子湯送越鞠丸漸愈,又用加味歸脾湯而痊。后因怒,兩脅脹痛,中脘作酸,用四君子湯送左金丸漸安,仍用六君子湯送越鞠丸而痊。
旋復(fù)花湯治婦人心胸嘈雜,中脘痰飲冷氣,心下汪洋,口中清水自出,腹脅急脹滿痛,不欲飲食。
旋復(fù)花 人參 桔梗 白芍藥(各一錢) 橘皮(去白,一錢半) 赤茯苓 半夏(各二錢)
官桂(去粗皮) 細(xì)辛 甘草(各半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五片,煎至一盅,食前服。
〔補(bǔ)遺〕予嘗以參蘇飲二分,四物湯一分交和,每四錢,生姜七片煎服,治一婦人心胸嘈雜而愈。亦名茯苓補(bǔ)心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