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竹林女科證治》 胎實(shí)不安

    作者: 未知

    胎實(shí)而不安者,惟其素本不虛,而或多郁滯者有之,治宜開之、導(dǎo)之。若嘔吐不止者,參橘湯。食滯脹滿者,小中和飲。肝氣滯逆腫滿者,解肝煎。怒動(dòng)肝火者,化肝煎。脾肺氣滯上攻作痛者,紫蘇飲。氣滯兼痰者,四七湯。氣滯兼火者,枳殼湯。

    參橘湯

    人參 陳皮 麥冬(去心) 白術(shù)(蜜炙,一錢) 濃樸(姜制) 茯苓(各五分) 炙甘草(三分)

    上加淡竹茹彈子大一丸,姜三片,水煎,溫服。

    若中脘停痰加枳殼(麩炒)、半夏(姜制、炒黃)各一錢。

    小中和飲

    陳皮 茯苓 濃樸(姜制,各一錢半) 山楂扁豆(炒,各二錢) 甘草(五分) 姜(五片)

    水煎服。

    嘔吐加半夏(姜制、炒黃)一錢,脹滿加砂仁七分,火郁加梔子炒黑一錢,氣逆血滯加紫蘇梗、香附(制)

    各一錢,寒滯加干姜一錢、肉桂五分。

    解肝煎

    陳皮 半夏(姜制、炒黃) 濃樸(姜制) 茯苓(各一錢五分) 蘇葉 白芍(各一錢) 砂仁(七分)姜(三片)

    水煎服。

    如脅腹脹痛加白芥子一錢,胸膈氣滯加枳殼(麩炒)、香附(制)各一錢。

    化肝煎

    青皮 陳皮(各二錢) 白芍 丹皮 梔子(炒焦) 澤瀉(各一錢五分) 貝母(三錢)

    水煎,食遠(yuǎn)溫服。

    大便下血加地榆,小便下血加通草(各一錢五分,去澤瀉加甘草)。兼寒熱加柴胡一錢,火盛加黃芩一錢。

    脅腹脹痛加白芥子一錢。脹滿勿用白芍。

    紫蘇飲

    小腹皮 芎川 白芍 陳皮 蘇葉 當(dāng)歸(各一錢) 人參甘草(各五分) 姜(三片) 蔥白(一莖)

    水煎服。

    四七湯

    半夏(姜制,一錢五分) 茯苓(一錢二分) 蘇葉(六分) 濃樸(姜制,九分) 姜(七片) 棗(二枚)

    水煎服。或加當(dāng)歸一錢更妙。

    枳殼湯

    枳殼(麩炒) 黃芩(酒炒,一錢) 白術(shù)(蜜炙,二錢)

    水煎,食遠(yuǎn)服。氣滯加陳皮一錢,茯苓八分。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