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脾氣久虛,不受飲食者,食畢即腸鳴腹急,盡下所食之物方快,不食則無事,經(jīng)年累月,此錄食瀉之癥。宜快脾丸主之,五味丸亦主之。此癥湯藥下咽,實時下泄,與直腸之癥相似,但直腸之癥,急癥暴癥,錄食之瀉,久病緩病。故直腸條內(nèi),則曰難治,錄食瀉,仍立方治,然皆是改常之癥也。
按∶食入即瀉,有寒熱虛實之別。脾胃積熱,火性急速,則食入即瀉。河間云∶食入即瀉,腸胃填滿,無容物之地故也,梔連平胃散。酒入即瀉,腸胃熱甚,復得酒性之熱,則尋竅下瀉也,川連枳殼湯,加木通、干葛,此濕熱之瀉也。
快脾丸、五味丸主之。夫脾胃虛寒而泄瀉,人人知之;脾胃實熱而瀉,有不知者,大凡著書立說,不能盡舉,有虛寒一條,即有實熱一條,故著積熱食積之脾實熱瀉,隨著脾虛脾寒之不足瀉,則虛實并著,學人可以類推矣。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脾氣久虛,不受飲食者,食畢即腸鳴腹急,盡下所食之物方快,不食則無事,經(jīng)年累月,此錄食瀉之癥。宜快脾丸主之,五味丸亦主之。此癥湯藥下咽,實時下泄,與直腸之癥相似,但直腸之癥,急癥暴癥,錄食之瀉,久病緩病。故直腸條內(nèi),則曰難治,錄食瀉,仍立方治,然皆是改常之癥也。
按∶食入即瀉,有寒熱虛實之別。脾胃積熱,火性急速,則食入即瀉。河間云∶食入即瀉,腸胃填滿,無容物之地故也,梔連平胃散。酒入即瀉,腸胃熱甚,復得酒性之熱,則尋竅下瀉也,川連枳殼湯,加木通、干葛,此濕熱之瀉也。
快脾丸、五味丸主之。夫脾胃虛寒而泄瀉,人人知之;脾胃實熱而瀉,有不知者,大凡著書立說,不能盡舉,有虛寒一條,即有實熱一條,故著積熱食積之脾實熱瀉,隨著脾虛脾寒之不足瀉,則虛實并著,學人可以類推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