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癥因脈治》 七情內(nèi)傷痢

    【七情內(nèi)傷痢之癥】初起先見飲食難化,后復(fù)大便不實,時常清泄,久久不愈,漸下膿血,宛似外感濕熱痢,先水瀉,復(fù)便膿,但病來遲緩,與外感暴發(fā)為異。此即方書所謂脾泄痢,《內(nèi)經(jīng)》所謂脾邪傳腎,為賊邪癥也。

    【七情內(nèi)傷痢之因】憂愁思慮則傷脾,脾陰既傷,則轉(zhuǎn)輸失職,日飲水谷,不能運化,停積腸胃之中,氣至其處則凝,血流其處則泣,氣凝血泣,與稽留之水谷互相膠固,則脾家壅滯,而賊邪傳腎之癥作矣。

    【七情內(nèi)傷痢之脈】脈必重虛,虛大傷氣,虛細血虧,虛緩者生,弦大者死。弦而有胃,尚可挽回,弦多無胃,必死不活。

    【七情內(nèi)傷痢之治】宜先用楂術(shù)膏,兼補兼消,助脾化積,次用參苓白術(shù)散,補脾固本。

    澀,切不同外感痢,誤用寒涼克削。又不可補澀太早,因此癥虛中有滯,補澀太早,反助病氣矣。如腎陽不足,見陰冷之癥,用腎氣八味丸。如腎陰不足,見虛熱燥候,六味丸與白術(shù)

    楂術(shù)膏治脾虛多食,停積成痢之癥。

    白術(shù) 楂肉 陳皮 甘草

    煎膏服。

    參苓白術(shù)散補脾實脾,虛痢方中必用。

    人參 白術(shù) 茯苓 甘草 山藥 薏苡仁 桔梗

    加蓮肉、扁豆。

    補中益氣湯治脾元虛弱,久瀉下陷之癥。

    人參 白術(shù) 黃 當(dāng)歸 陳皮 炙甘草 升麻 柴胡

    久滑不止,加訶子、肉果。家秘加茯神、棗仁,以治久瀉傷陰,不得安臥之癥,即合歸脾湯。

    理中湯治虛寒瀉痢。

    人參 白術(shù) 炮姜 甘草

    寒甚加附子。有熱加川連。

    歸脾湯

    人參 白術(shù) 黃 棗仁 遠志 白茯神 木香 甘草

    家秘加升麻、柴胡,以治元氣下陷之痢,即合補中益氣湯。

    八味丸補真陽不足,益火之原,以生脾土。

    即六味丸加肉桂、附子。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