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癥因脈治》 燥痰

    【燥痰之癥】咳嗽喘逆。痰火上升,時咳時止,痰不能出,連嗽不已,面赤氣升,此內(nèi)

    【燥痰之因】五志之火,時動于中,或色欲過度,真水涸竭,或膏粱積熱,腸胃煎熬,熏蒸于肺, 煉為痰,則燥痰之癥作矣。

    【燥痰之脈】右寸數(shù)大,肺家有熱;右關沉數(shù),腸胃有熱;左關脈數(shù),木火之邪;兩尺

    【燥痰之治】養(yǎng)陰壯水,潤肺生津,則火熄燥除,而痰不生;若用燥味消痰,禍不旋踵。真水枯涸,二冬二母湯;膏粱積熱,節(jié)齋化痰丸。

    二冬二母湯

    麥冬 天門冬 知母 川貝母

    腎水竭加生地、熟地;元氣虛加人參。

    二母固本丸

    川貝母 知母 天門冬 麥門冬 懷生地 懷熟地 人參

    節(jié)齋化痰丸

    天冬(一兩) 黃芩(一兩) 海石(一兩) 橘紅(一兩) 桔梗(一兩) 栝蔞仁(一兩) 青

    家秘加昆布一兩。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