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本草著作?!队褲O齋醫(yī)話》叢書之第六種。1卷。清黃凱鈞(退庵)撰。刊于嘉慶七年(1812年)。選臨床常用藥物309味,不分部類,大致按植物、礦物、動物為序排列。每藥簡明扼要地介紹其臨癥運用要點,所附個人經(jīng)驗,每出新意,甚切實用?,F(xiàn)存初刊本及《中國醫(yī)學大成》本。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有風寒、氣、血虛、食、郁熱。
散寒鐵刷湯或草豆蔻丸。輕者五積散。脈伏者姜附。
調(diào)血四物。有平日喜食熱物,或有沖擊,死血留于胃口作痛,用桃仁承氣下之。
行氣木香、乳香、玄胡、益智、姜黃、砂仁。氣虛加以二陳,中加炒姜以和之。實者枳殼之類。
補因虛而作,咸以軟之,牡蠣丸。牡蠣一味,淬為末,水丸。
化蟲蟲痛者,多面上白斑,唇紅能食,治以苦楝根、錫灰之類。
清熱胃口有熱而作,非梔子不可,佐以姜汁,此反佐也。金鈴子散,見《活法機要》。
針太溪、然谷、尺澤、行間、建里、太都、太白、中脘、神門、涌泉。
消導(dǎo)元戎濃樸丸、感應(yīng)丸。
宣銅青之類,蘿卜子三大合炒,擂細濾之,空心茶湯和下,大鐘漸漸濃服取吐。
下大實滿痛者,元戎濃樸丸、備急丹、大陷胸湯。蟲痛,三因集效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