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張氏醫(yī)通》 抵當(dāng)湯(玉函)

    作者: 張璐

    治蓄血少腹硬滿。小便自利。

    水蛭(熬黑。如無。以鯪鯉甲生漆涂炙代之。) 虻蟲(去翅足。熬各三十枚。) 大黃(酒浸。一兩。)桃仁(去皮尖。三十枚。)

    上四味。水煎去滓。取三升。溫服一升。不下再服。按此與承氣不同。承氣用枳實、濃樸以利氣。此用水蛭、虻蟲、桃仁以破血也。

    抵當(dāng)丸(玉函) 治蓄血小便自利。服湯不應(yīng)。用此丸。

    抵當(dāng)湯本方用水蛭二十枚。虻蟲二十五枚。余同湯方。杵細(xì)入蜜。分為四丸。以水一升。煮一丸。取七合服之。 時當(dāng)下血。若不下者更服。

    變通抵當(dāng)丸抵當(dāng)丸去水蛭。加 蟲二十個。雞血拌。瓦上焙干。余如本方。如欲緩攻。臨臥時酒服。五丸至十丸。瘀下。止后藥。

    下瘀血湯(金匱) 治婦人產(chǎn)后腹痛。有干血著臍下。

    抵當(dāng)湯去水蛭、虻蟲。加 蟲。(二十枚。熬。去足)

    代抵當(dāng)場丸治虛人蓄血。宜此緩攻。

    抵當(dāng)湯去水蛭、虻蟲。本方大黃用四兩。(酒浸。)桃仁用二十枚。加芒硝、蓬術(shù)、穿山甲、歸尾、生地黃各一兩。肉桂三錢。為末蜜丸。蓄血在上部者。丸如芥子。黃昏去枕仰臥。以津咽之。令停喉以搜逐瘀積。在中部食遠(yuǎn)。下部空心。俱丸如梧子。百勞水煎湯下之。用歸、地者。引諸藥入血分也。

    如血老成積。攻之不動。去歸、地。倍蓬術(shù)、肉桂。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柯琴
  • (公元 1665 年)清.祁坤(廣生)著。四卷。首論癰疽的脈、因、癥、治、次依人體的不同部位分述各種外科疾患的辨證處方。擴(kuò)充了外科的治療范圍,豐富了外科的治療方法。

    作者:
    趙濂
  • 作者:
    江考卿
  • 《傷科匯篡》(公元 1818 年)清.胡廷光著。十二卷。匯集清以前各家之說參以家傳之法而成書。主要內(nèi)容有傷科理論、解剖、手法、內(nèi)外各證、醫(yī)案、用藥處方等。

    作者:
  • (公元 1808 年)清.錢秀昌著。六卷。首繪各種體表,骨度和傷科器具圖,次敘金瘡論治、治傷法論、跌打損傷內(nèi)治癥等不同傷病治療三十六則,再次為治傷湯頭歌括和附錄各家 秘方。

    作者:
    錢潢
  • 作者:
    吳謙
  • 作者:
  • 作者:
    史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