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張氏醫(yī)通》 齒門

    作者: 張璐

    茵陳散治齒齦赤腫疼痛。及骨槽風(fēng)熱。

    茵陳 連翹 荊芥 麻黃 升麻 羌活 薄荷僵蠶(各五錢) 細辛(二錢半) 大黃 牽牛頭末(各一兩)

    為散。每服三錢。先以水一盞。煎沸入藥攪之。急傾出。食后和滓熱服。 世本。多半夏、黃芩、射干、獨活、丹皮。

    當(dāng)歸龍膽散治齒痛。寒熱身疼。

    升麻 麻黃 生地黃 當(dāng)歸梢 白芷 草豆蔻 草龍膽 黃連 羊脛骨灰(等分)

    為散。每用少許。擦牙疼處。良久有涎吐去。

    五倍子散治牙齒為物所傷。動搖欲落。

    川五倍(為末) 干地龍(微焙為末。等分)

    先將生姜擦牙齦。后以藥敷之。七日不得嚼硬物。用骨碎補濃煎。時時漱之。如齒初傷欲落時。以膏擦藥貼齒槽中至齒上。即牢如故。

    烏金散治牙齒動搖。須發(fā)黃赤。用此即齒牢發(fā)黑。生姜(半斤。搗取自然汁。留滓待用) 生地黃(一斤。酒浸一宿搗汁。留滓待用)

    大皂莢(不蛀者。十梃。刮去黑皮。將前二汁和蘸皂莢。文火炙干。再蘸再炙。汁盡為度)

    上將皂莢同地黃滓。入瓷罐內(nèi) 。存性為末。牙齒初搖。用藥擦齦。如須發(fā)黃赤。以鐵器盛藥末三錢湯調(diào)。過三日。將藥汁蘸擦須發(fā)。臨臥時用之。次早如黑。三夜一次。其黑如漆。不傷須發(fā)。

    長春牢牙散烏須發(fā)。去牙風(fēng)。除口氣。

    升麻 川芎 細辛 白蒺藜 甘松 丁香 五倍子皂礬 青鹽(各半兩) 訶子肉 沒石子(各三錢) 麝香(五分)

    為散。早暮擦牙。次以水漱。吐出洗髭須。

    小承氣湯(方祖) 涼膈散(方祖) 清胃散(衄血門) 越鞠丸(郁門) 錢氏六味丸(崔氏八味丸下)崔氏八味丸(方祖) 消風(fēng)散(咳嗽門) 羌活附子湯(頭痛門) 補中益氣湯(保元湯下)犀角升麻湯(中風(fēng)門)小安腎丸(衄血門) 還少丹(遺精門) 黑錫丹(金液丹下) 桃核承氣湯(小承氣湯下)甘露飲(二冬膏下)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