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張氏醫(yī)通》 脫營失精

    作者: 張璐

    石頑曰。嘗讀內經有脫營失精之病。方家罕言。近惟陳毓仁癰疽圖形。僅見失營之名。究無方論主治。故粗工遇此。靡不妄言作名。為害不淺。夫脫營者。營氣內奪。五志之火煎迫為患。所以動輒煩冤喘促。五火交煽于內。經久始發(fā)于外。發(fā)則堅硬如石。毓仁所謂初如痰核。久則漸大如石。破后無膿。惟流血水。乃百死一生之證。是以不立方論。良有以也。其形著也。或發(fā)膺乳腋脅?;虬l(fā)肘腕脛膝。各隨陰陽偏阻而瑕聚其處。久而不已。五氣留連。病有所并。則上下連屬。如流注然。不可泥于毓仁之耳前后及項間。方目之為失營也。以始發(fā)之時。不赤不痛。見證甚微。是以病者略不介意。逮至腫大硬痛。蟠根錯節(jié)已極。豈待破后無膿。方為百死一生之證哉。原夫脫營之病。靡不本之于郁。若郁于臟腑。則為噎膈等證。此不在臟腑。病從內生。與流注結核乳巖。同源異 。推其主治。在始萌可救之際。一以和營開結為務。而開結全賴胃氣有權。方能營運藥力。如益氣養(yǎng)營之制。專心久服。庶可望其向安。設以攻堅解毒清火消痰為事。必至腫破流水。津復外滲。至此日進參、 。徒資淋瀝。其破敗之狀。有如榴子之裂于皮外。蓮實之嵌于房中。與翻花瘡形像無異。非若流注結核之潰后。尚可圖治。亦不似失精之筋脈痿 也。詳脫營失精。經雖并舉。而死生輕重懸殊。脫營由于嘗貴后賤。雖不中邪。精華日脫。營既內亡。瑕復外聚。攻補皆為扼腕。

    良工無以易其情志也。失精由于先富后貧。雖不傷邪。身體日減。內雖菀結。外無瑕聚。投劑略無妨礙。醫(yī)師得以施其令澤也。然二者之病??傟P情志。每每交加。而有同舟敵國。兩難分解之勢。故毓仁以失營二字括之。惜乎但啟其端。而肯綮示人之術。則隱而不發(fā)。何怪粗工謬言為道。妄用砭石。寧免五過四失之咎歟。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 作者:
    洪遵
  • 作者:
    曾世榮
  • 作者:
    曹世榮
  • 作者:
    李珣
  • 本書是河南省杞縣解放前的名醫(yī)翟竹亭先生的遺著,曾于一九六三年由開封專署衛(wèi)生局以石印本問世,此由開封醫(yī)學??茖W校張茂珍等在石印本的基礎上整理而成。全書凡十七門,二百三十七案。各門有總論,說明病源同異;每病有醫(yī)案,辨證論治,方法簡便。重以溫疫險惡證案,內外婦幼各科雜證兼?zhèn)?,所論簡而要,治方奇而效。最可嘉者,即治而不效、失敗的誤診教訓,亦詳為記載??晒┡R床醫(yī)師參考運用。

    作者:
  • 作者:
    顧德華
  • 作者:
    趙獻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