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醫(yī)貫》(公元 1687 年)明.趙獻可(養(yǎng)葵)著。六卷。發(fā)明《薛立齋醫(yī)案》之說,以命門真火、真水為主,以六味丸、八味丸二方通治各病。在理論上有些偏激,清.徐大樁怍《醫(yī)貫貶》予以批評。
《醫(yī)門法律》(公元 1658 年)清.喻昌(嘉言)著。六卷。依風(fēng)、寒、暑、濕、燥、火六氣及諸雜證而分門別類。每門分論、法、律三項。論是總論病證,法是治療法則,律是指出醫(yī)生在治療上的過失。
《原機啟微》(公元 1370 年)元.倪維德著。二卷,又附錄一卷。論眼病根源,制方要義,并附方義。附論眼病若干種,也較詳明。
味甘,平,無毒。主消渴,身大熱,嘔吐,諸痹,起陰氣,解諸毒。療傷寒中風(fēng)頭痛解肌,發(fā)表,出汗,開腠理,療金瘡,止痛,脅風(fēng)痛。生根汁∶大寒。療消渴,傷寒壯葛谷∶主下痢十歲以上。葉∶主金瘡止血?;ā弥飨啤!端幮哉摗吩啤贸?。治天行上氣嘔逆,開胃下食,主解酒毒,止煩渴,治金瘡,治時疾,解熱。日華子云∶冷。治胸膈煩悶,熱狂,止血痢,通小腸,排膿破血,敷蛇蟲嚙,解箭毒。陳藏器云∶生,破血墮胎,解酒毒。殺∶野葛、巴豆、百藥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