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中寒論辯證廣注》 韓祗和溫中例

    夫傷寒病之說。始自皇帝以開其端。至仲景陳其條目。自后膚淺之學(xué)。莫知其數(shù)。立言者云。病在表。可發(fā)汗。病在里??上轮;蛟?。不可汗。不可下。即未嘗有溫中之說。仲景傷寒論例云。尺寸俱沉細(xì)。太陰受病也。尺寸俱沉。

    少陰受病也。尺寸俱微緩。厥陰受病也。又辯太陰證云。太陰病脈浮。可發(fā)汗。宜桂枝湯。又手足溫。自利不渴。宜四逆湯。又腹?jié)M時(shí)痛。桂枝芍藥湯。辯少陰證云。少陰病始得之。發(fā)熱脈沉。麻黃附子細(xì)辛湯。又少陰病二三日。麻黃附子甘草湯。又少陰病脈沉。急溫之。宜四逆湯。又少陰病身體疼痛。手足寒。骨節(jié)痛。脈沉。附子湯。辯厥陰證云。厥陰病吐利。手足厥。逆冷。煩躁欲死。吳茱萸湯。今舉仲景論中數(shù)條。最是治三陰之良法。于今世用之。尚有未盡證者。

    愚嘗校量。自至和初歲迄于今三十余年。不以歲之太過不及為則。每夏至以前。有病傷寒人。十中七八。兩手脈俱沉細(xì)數(shù)。多是胸膈滿悶?;驀I逆。或氣塞?;蚰c鳴?;蚋雇?。與仲景三陰病之說。脈理同而證不同。因茲不敢妄投仲景治三陰病藥。醫(yī)者才見脈沉。及胸膈滿。便投下藥下之。往往不救。嘗斟酌仲景理中丸。與服之。其病勢(shì)輕者。即胸中便快。

    病勢(shì)重者。半日許。滿悶依然?;蛴胁』济}沉細(xì)遲。投仲景四逆湯溫之。多藥力大熱。后必發(fā)煩躁。因校量此形證。今別立方以治之。多得中病。不可不傳焉。

    病患但兩手脈沉細(xì)數(shù)?;蛴辛??;驘o力?;蜿P(guān)脈短。及力小。胸膈塞悶。氣短不能相接者。便可隨脈證。投溫中藥以治之。病患兩手脈沉遲?;蚓o或緩。皆為胸中寒也。若寸脈短。及力小于關(guān)尺者。此是陰盛陽(yáng)虛也?;蛐仉鯘M悶。腹中脹痛。身體拘急。手足逆冷。宜急溫之。

    若立春以后。至清明以前。宜溫中湯主之。清明以后。芒種以前。宜橘皮湯主之。芒種以后。至立秋以前。宜七物理中丸主之。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