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門法律》(公元 1658 年)清.喻昌(嘉言)著。六卷。依風、寒、暑、濕、燥、火六氣及諸雜證而分門別類。每門分論、法、律三項。論是總論病證,法是治療法則,律是指出醫(yī)生在治療上的過失。
查古籍
《醫(yī)門法律》(公元 1658 年)清.喻昌(嘉言)著。六卷。依風、寒、暑、濕、燥、火六氣及諸雜證而分門別類。每門分論、法、律三項。論是總論病證,法是治療法則,律是指出醫(yī)生在治療上的過失。
《原機啟微》(公元 1370 年)元.倪維德著。二卷,又附錄一卷。論眼病根源,制方要義,并附方義。附論眼病若干種,也較詳明。
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在國內、外均名列前茅。腦重量僅為體重的2%,但其耗氧量則占全身耗氧量的20%,其所需血供占心輸出量的15%。加之腦組織不能儲存能量,也不能進行糖的無氧酵解,因此其對氧和血供的要求特別高。缺血缺氧4分鐘即可造成神經元的死亡。盡管機體存在一系列的代償調節(jié)機制(如腦底動脈環(huán)的存在可使局部缺血區(qū)域得到一定程度的供血補償;缺血缺氧時腦血管擴張,全身其它器官血管收縮以進行血液重新分配等),但這種調節(jié)機制仍有一定的限度,一旦超過此極限,即可造成神經元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