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傷寒明理論》(公元 1156 年)金.成無己著。三卷。對于《傷寒論》的 50 個證作了分析此較。 附方論一卷,論仲景方 20 首的方義。
(公元 219 年)漢.張機(仲景)著。十六卷??偨Y(jié)三世紀以前的臨床經(jīng)驗,包括治療傷寒和雜病兩部分。在辨證施治方面有著突出的成就。 原本在西晉前已散失。
①到達陰分之部位。脾屬太陰,太陰為三陰之始,故脾為至陰。《素問·金匱真言論》:“腹為陰,陰中之至陰,脾也?!薄端貑枴ち?jié)臟象論》:“(脾)其華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黃,此至陰之類,通于土氣?!?/p>
②至,最,極也。腎主水,藏精,為人身陰精之源,故又稱腎為至陰?!端貑枴に疅嵫ㄕ摗罚骸澳I者,至陰也。至陰者,盛水也?!?/p>
③指季夏、長夏,即農(nóng)歷六月?!端貑枴け哉摗罚骸耙灾陵幱龃苏邽榧”??!?/p>
④指地。《素問·方盛衰論》:“至陰虛,天氣絕?!瘪R蒔注:“地位于下,為至陰。”
⑤經(jīng)穴名。出《靈樞·本輸》。屬足太陽膀胱經(jīng)。井(金)穴。在足小趾末節(jié)外側(cè),距趾甲角0.1寸。布有趾底固有神經(jīng),足背外側(cè)皮神經(jīng)及趾背動脈及趾底固有動脈形成的動脈網(wǎng)。主治頭痛,昏厥,鼻塞,目翳,鼽(鼻丑),滯產(chǎn),胞衣不下,及胎位不正等。針刺0.1-0.2寸,或點刺出血。艾炷灸3-7壯;或艾條灸10-15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