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公元 1578 年)明.李時珍(東璧.瀕湖)著。
五十二卷。 作者用了近三十年時間編成, 收載藥物 1892 種,附藥圖 1000 余幅,闡發(fā)藥物的性味、主治、用藥法則、產地、形態(tài)、采集、炮制 、方劑配伍等,并載附方 10000 余。 本書有韓、日、英、法、德等多種文 字的全譯本或節(jié)譯本。
學術價值:
集我國16世紀之前藥學成就之大成。被國外學者譽為中國之百科全書。
(公元 536 年? )梁.陶弘景(隱居)注。七卷。原書己佚,內容尚散見于《經史證類備急本草》中。集注是在《 神農本草經》基礎上進行整理, 又增藥 365 種, 分為玉石、草、木、果、 菜,有名未用六類。
學術價值:
首創(chuàng)用自然屬性分類方法。確立綜合本草的基本格式。
(公元 1116 年)宋.寇宗奭撰。二十卷。載藥物 460 種,闡發(fā)藥性較詳盡,并指出用藥要結合年齡老少、體質強弱、疾病新久等,對辨認藥物的真?zhèn)蝺?yōu)劣亦有詳細闡述。
數脈,一息六至(《脈經》)。脈流薄疾(《素問》)。數為陰不勝陽,故脈來太過焉。浮、沉、遲、數,脈之綱領。《素問》《脈經》皆為正脈?!睹}訣》立七表、八里,而遺數脈,止歌于心臟,其妄甚矣。
『體狀詩』數脈息間常六至,陰微陽盛必狂煩。浮沉表里分虛實,惟有兒童作吉看。
『相類詩』數比平人多一至,緊來如數似彈繩。數而時止名為促,數見關中動脈形。數而弦急為緊,流利為滑,數而有止為促,數甚為極,數見關中為動。
『主病詩』數脈為陽熱可知,只將君相火來醫(yī)。實宜涼瀉虛溫補,肺病秋深卻畏之。寸數咽喉口舌瘡,吐紅咳嗽肺生瘍。當關胃火并肝火,尺屬滋陰降火湯。數脈主腑,有力實火,無力虛火。浮數表熱,沉數里熱,氣口數實肺癰,數虛肺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