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治小兒風冷入肺,上氣氣逆,面青,喘迫咳嗽,晝夜不息,食則吐不下方。
五味子 當歸(各半兩) 麻黃 干姜 桂心 人參 紫菀 甘草(各一兩) 款冬花 細辛(各三銖)大黃(一兩半)
上十一味 咀,以水二升半,煮取九合,去滓,兒六十日至百日一服二合半,一百日至二百日一服三合,其大黃別浸一宿下。(一方無款冬花、大黃,有大棗三枚。
治小兒大人咳逆短氣,胸中吸吸,呵出涕唾,嗽出臭膿方∶
燒淡竹瀝,煮二十沸,小兒一服一合,日五服。大人一升,亦日五服。不妨食,息乳哺治小兒寒熱咳逆,膈中有乳癖,若吐不欲食方∶
干地黃(四兩) 麥冬 五味子 蜜(各半斤) 大黃 硝石(各一兩)
上六味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納硝石、蜜,煮令沸,服二合,日三,胸中當有宿乳汁一升許出。大者服五合。
(公元 1770 年)清.魏之琇(玉璜)編。原六十卷。經(jīng)王孟英新增重編為三十六卷。 分 345 門,集錄清以前歷代名醫(yī)的驗案,包括臨床各科,尤以溫熱病更突出。某些病案有王孟英按語。
《血證論》(公元 1885 年)清.唐宗海(容川)著。八卷。闡述氣血關系,血證的病機及其療法,極有心得。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治小兒風冷入肺,上氣氣逆,面青,喘迫咳嗽,晝夜不息,食則吐不下方。
五味子 當歸(各半兩) 麻黃 干姜 桂心 人參 紫菀 甘草(各一兩) 款冬花 細辛(各三銖)大黃(一兩半)
上十一味 咀,以水二升半,煮取九合,去滓,兒六十日至百日一服二合半,一百日至二百日一服三合,其大黃別浸一宿下。(一方無款冬花、大黃,有大棗三枚。
治小兒大人咳逆短氣,胸中吸吸,呵出涕唾,嗽出臭膿方∶
燒淡竹瀝,煮二十沸,小兒一服一合,日五服。大人一升,亦日五服。不妨食,息乳哺治小兒寒熱咳逆,膈中有乳癖,若吐不欲食方∶
干地黃(四兩) 麥冬 五味子 蜜(各半斤) 大黃 硝石(各一兩)
上六味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納硝石、蜜,煮令沸,服二合,日三,胸中當有宿乳汁一升許出。大者服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