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中醫(yī)詞典》t~w 吳有性

    明代醫(yī)學家。字又可,江蘇吳縣人。居于太湖綱庭山。精醫(yī)術,尤擅長溫病。明末崇禎年間,北方大疫,死者枕藉,人多以傷寒治法治之而不效。有性懷革新之思想,推究其病源,察其傳變。認為溫病之為病,非風非寒,非溫非暑,而是由天地間別有一種戾氣,或稱癘氣、雜氣,與傷寒不同。其病系口鼻內,伏于膜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其戾氣具有特適性、偏中性,乃指某種動物于某種戾氣有親和力,而其他動物則不病;對侵入的某一動物的一種器官有親和力,則不侵犯其他器官。而戾氣之侵入是否有發(fā)病之可能,則與機體之強弱相關。此論點于吳氏之著作《瘟疫論》中表達無遺。另又提出其特殊的“三消”、“達原”等療法,以治療瘟疫證。其學說為后世所推崇,亦是后代溫病學說的形成和發(fā)展有重大影響,故《四庫全書總目》謂其“推究病源,參稽醫(yī)案,著為此書,瘟疫一證,始有繩墨之可守,亦可謂有功于世矣?!爆F(xiàn)《瘟疫論》有多種版本行世。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