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五種疳證的合稱。
①又名五臟疳。按五臟分類命名的疳證?!缎核幾C直訣》:“疳證有五,謂五臟所受,故得其名?!奔葱酿?、肝疳、脾疳、肺疳、腎疳。詳見各條。
②《諸病源候論》卷十八:“五疳:一是白疳,令人皮膚枯燥,面失顏色;二是赤疳,內(nèi)食人五臟,令人頭發(fā)焦枯;三是蟯疳,食人脊膂,游行五臟,體重浮腫;四是疳(匿^蟲),食人下部,疼癢腰脊攣急;五是黑疳,食人五臟,多下黑血,數(shù)日即死。”詳見各條。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五種疳證的合稱。
①又名五臟疳。按五臟分類命名的疳證?!缎核幾C直訣》:“疳證有五,謂五臟所受,故得其名?!奔葱酿?、肝疳、脾疳、肺疳、腎疳。詳見各條。
②《諸病源候論》卷十八:“五疳:一是白疳,令人皮膚枯燥,面失顏色;二是赤疳,內(nèi)食人五臟,令人頭發(fā)焦枯;三是蟯疳,食人脊膂,游行五臟,體重浮腫;四是疳(匿^蟲),食人下部,疼癢腰脊攣急;五是黑疳,食人五臟,多下黑血,數(shù)日即死。”詳見各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