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病證名。指痰飲病兼見嘔瀉、腹痛等癥。見《癥因脈治·霍亂》。此證由脾虛、痰飲聚于中脘,中氣升降失常,臨床多見胸脘懊憹,心脅痞悶、疼痛,泛泛欲吐,腹中雷鳴,或發(fā)怔忡心悸,忽發(fā)嘔吐、泄瀉,胸腹疼痛。脈多滑大,或沉滑、滑數(shù)。此處之霍亂,多指急性胃腸炎所致之胃腸功能紊亂。治宜以蠲飲、調中、止瀉為大法。宜二陳湯、平胃散、平陳湯、導痰湯等。參見痰涎、霍亂條。
《景岳全書》(公元 1624 年)明.張介賓(景岳)著。六十四卷。包括醫(yī)論、診斷、本草、方劑、臨床各科等。主張人的生氣以陽為生,陽難得而易失,既失而難復,所以主張溫補。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病證名。指痰飲病兼見嘔瀉、腹痛等癥。見《癥因脈治·霍亂》。此證由脾虛、痰飲聚于中脘,中氣升降失常,臨床多見胸脘懊憹,心脅痞悶、疼痛,泛泛欲吐,腹中雷鳴,或發(fā)怔忡心悸,忽發(fā)嘔吐、泄瀉,胸腹疼痛。脈多滑大,或沉滑、滑數(shù)。此處之霍亂,多指急性胃腸炎所致之胃腸功能紊亂。治宜以蠲飲、調中、止瀉為大法。宜二陳湯、平胃散、平陳湯、導痰湯等。參見痰涎、霍亂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