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外治法之一。屬灸法之一種。見《外科大成》卷一。亦名桑枝灸法。具體用法為:用新桑枝或桑木枝,劈如指粗,約九寸長,一頭燃著吹滅,用火向患處烘烤,火盡再換。每次烘三四枝,日烘二三次,以患處知熱為度即可。該法適用于癰疽初起局部患處腫痛,堅(jiān)而不潰,或潰而不腐,新肉不生,疼痛不止者。有解毒止痛,消腫散瘀,助陽生肌之效。
《景岳全書》(公元 1624 年)明.張介賓(景岳)著。六十四卷。包括醫(yī)論、診斷、本草、方劑、臨床各科等。主張人的生氣以陽為生,陽難得而易失,既失而難復(fù),所以主張溫補(bǔ)。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外治法之一。屬灸法之一種。見《外科大成》卷一。亦名桑枝灸法。具體用法為:用新桑枝或桑木枝,劈如指粗,約九寸長,一頭燃著吹滅,用火向患處烘烤,火盡再換。每次烘三四枝,日烘二三次,以患處知熱為度即可。該法適用于癰疽初起局部患處腫痛,堅(jiān)而不潰,或潰而不腐,新肉不生,疼痛不止者。有解毒止痛,消腫散瘀,助陽生肌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