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經(jīng)外穴名?!妒泪t(yī)得效方》:“治疝氣偏墜,量患人口角,兩角為一折斷,如此則三折,成三角如△樣,以一角安臍心,兩角在臍之下,兩旁盡處是穴。左偏灸右,右偏灸左,二七壯;若灸兩邊亦無害?!奔匆詢煽诮情g長度為一邊作一等邊三角形,頂角置臍心,底邊呈水平,下兩角是穴。后《醫(yī)宗金鑒》定名疝氣穴?!夺樉募伞穭t定名臍旁穴,均作經(jīng)外穴。近代《針灸學》(江蘇省中醫(yī)學校)等又改稱三角灸。
(公元 1742 年)清.吳謙(六吉)等編。九十卷。包括《訂正傷寒論注》、《訂正金匱要略注》、《刪補名醫(yī)方論》及“四診”、“運氣”、“傷寒”、“雜病”、“婦科”、“幼科”、 “痘疹”、“種痘“、“外科”、“刺灸”、“眼科”、“正骨”等心法要訣。各分子目,有圖說方論,此較簡明易學。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經(jīng)外穴名?!妒泪t(yī)得效方》:“治疝氣偏墜,量患人口角,兩角為一折斷,如此則三折,成三角如△樣,以一角安臍心,兩角在臍之下,兩旁盡處是穴。左偏灸右,右偏灸左,二七壯;若灸兩邊亦無害?!奔匆詢煽诮情g長度為一邊作一等邊三角形,頂角置臍心,底邊呈水平,下兩角是穴。后《醫(yī)宗金鑒》定名疝氣穴?!夺樉募伞穭t定名臍旁穴,均作經(jīng)外穴。近代《針灸學》(江蘇省中醫(yī)學校)等又改稱三角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