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本草述鉤元》 原蠶

    作者: 楊時泰

    原。再也。謂再養(yǎng)者。又名晚蠶夏蠶熱蠶。正取第二番所出。時當(dāng)火令也。用蛾必取原蠶。蠶砂亦當(dāng)取之原蠶。惟僵蠶不拘早晚耳。其三出以至七八出者。不宜入藥。

    雄蛾

    味咸。氣溫?zé)?。主益精氣。強陰道。暖水臟。止泄精尿血。治遺精赤白濁。原蠶晚蠶第一番出者。其子再復(fù)出為二蠶。(此說精審)此二蠶之種蛾性最淫。出繭便媾。

    入腎。性能助陽。(仲淳)治陽痿。未連蠶蛾二升。去頭翅足。炒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一丸。有效。飲菖蒲酒則力減。遺精白濁。晚蠶蛾焙干。去翅足。為末。飯丸綠豆服四十丸。淡鹽湯下。此丸常以火烘。否則易歷(音枚)濕。血淋疼痛。晚蠶蛾為末。

    服二錢。蠶蛾散。止血生肌。治刀斧傷創(chuàng)。血出如箭。晚蠶蛾炒為末。敷之即止。

    〔論〕蠶屬火而有金?;鸸探鹬饕?。乃以食桑葉者。合于水土之精氣。如經(jīng)所謂陽中之仍引以化蠶雄強陰陽。

    亦可繆氏少年陰痿。由于失志者。不宜。陰虛有火者。忌。

    〔修治〕去翅足。炒用。

    味辛甘。氣溫。別錄治腸鳴。熱中消渴。炒黃。袋盛浸酒。去風(fēng)緩諸節(jié)不遂。皮膚頑痹。腹內(nèi)宿冷。冷血瘀血。腳腰冷疼。(藏器)綱目去風(fēng)勝濕。療女子血崩血閉。熨風(fēng)法。

    用處臥蠶砂炒一兩。伏龍肝半兩。阿膠一兩。為末。空心。溫酒調(diào)服二三錢。腹中癥瘕柴灰。淋汁煮鱉肉。丸服。

    〔論〕蠶砂在別錄言主熱中。而藏器療諸冷病。夫冷熱異治。其誰適主耶。曰。前論所謂瘀血又遲而由于化濕緩也

    蠶繭

    用已出蛾者。

    氣味甘溫。止消渴反胃。療頭疳瘡。及下血血淋血崩。治癰腫無頭。燒灰酒服。次日即破。癰疽代針。用一枚即出一頭。二枚即出二頭。神妙。煮湯。治消渴。古方甚稱之。丹溪言相同分為

    蠶蛻

    氣味甘平。主血病。婦人血風(fēng)。治目中翳障及疳瘡。

    〔辨治〕醫(yī)家多用初出蠶子殼在紙上者。其實當(dāng)用老蠶眠起所蛻皮。入藥微焙用。

    (蠶連)蠶紙也。治腸風(fēng)瀉血。崩中帶下。小便淋閉。及牙宣牙癰。牙疳喉痹。蠶蛻皮蠶連炒焦。槐子效。走馬牙咽津。

    〔論〕蠶蛻及連。何以取治血證。蓋血本于火。金水合而后生化者也。早蠶得金水清化之伙矣〔總論〕蠶之用有三。早蠶得金水清化之氣。而能勝亢陽之傷陰。故繭也。蛻也。連也繭者拘早(附)繰絲湯(已見卷一水部)治消渴大驗。

    絲綿

    新綿燒灰。主吐血衄血下血崩中帶下疳瘡臍瘡耳。(瀕湖)腸風(fēng)下血。舊綿燒灰。

    殼麩炒。等分。入麝少許。為末。每服一錢。米飲下。血崩不止。好綿及婦人發(fā)共燒存性百草霜等分為末。每服三錢。溫酒下?;蚣幼鼗?。又方。用白綿蓮花心當(dāng)歸茅花紅花各一以白紙裹定。黃泥固濟(jì)。燒存性。為末。入麝少許。每服一錢。食前好酒服。

    煮汁服。治消渴。并產(chǎn)婦脬損。洗痘瘡潰爛。燒灰。止血痢下血。吐血血崩。固脬散。

    治產(chǎn)婦脬損。小便淋瀝不斷。黃絲絹三尺。以炭灰淋汁。煮至極爛。清水洗凈。入黃蠟五錢。

    蜜一兩。茅根二錢。馬勃末二錢。水一升。煎一盞??招念D服。服時弗出聲。出聲〔辨治〕此乃蠶吐黃絲所織。非染成黃色也。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