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341? )晉、葛洪(稚川)著。八卷。用簡易的處方和易得的藥物,在倉促發(fā)病時可以應用。經(jīng)梁.陶弘景增補,金.楊用道又加附方。
查古籍
(公元 341? )晉、葛洪(稚川)著。八卷。用簡易的處方和易得的藥物,在倉促發(fā)病時可以應用。經(jīng)梁.陶弘景增補,金.楊用道又加附方。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證名。聲音嘶啞或不能發(fā)聲,古稱喑。須辨外感、內傷、得病新久,證之虛實寒熱?!吨T病源候論·風病諸候》:“皆由風邪所傷,故謂風失音不語?!薄稄埵厢t(yī)通》卷四:“喑:失音,大都不越于肺。然須以暴病得之,為邪郁氣逆;久病得之,為津枯血槁。蓋暴喑總是寒包熱邪,或本內熱而后受寒,或先外感而食寒物?!币话阃飧卸鄬賹嵶C,因外邪乘肺,閉塞氣道所致,治宜宣肺散邪為主,用三拗湯、桑杏湯等方。久病失音,肺腎氣陰兩傷,治宜潤肺滋腎,用清音湯、百合固金湯等方。又高聲叫呼,強力罵詈,損會厭,耗傷肺氣,亦可引起本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