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本草述鉤元》 枸杞

    作者: 楊時泰

    陜之蘭靈九原以西。枸杞并是大樹。其葉濃。其根粗。河西及甘州者。其子圓如櫻桃。曝干。緊小少核。干亦紅潤甘美。異于他處。入藥以河西者為上。(瀕湖)苗乃天精。

    其味苦甘。而氣涼性升。根乃地骨。其味甘淡。氣寒性沉。子味甘。氣平。性潤。氣味既殊。

    功用自別。而本經止概言之。(又)枸杞凌冬不凋。其葉三發(fā)。發(fā)于七月者?;措S之。

    而實亦隨結。是稟金氣而涵水。固不分于苗根及實矣。特金氣之專萃者尤在實。而河以西者。

    氣味更濃也。

    如榴葉而軟薄。

    味苦微甘。氣寒。治上焦心肺客熱。去皮膚骨節(jié)間風。消熱毒。散瘡腫。作飲代茶。

    止消渴煩熱。火赫毒瘡?;即思狈蓝就咚谷胄母?。枸杞葉搗汁服之。立瘥。

    地骨皮

    即枸杞根。

    味甘淡而苦。氣寒。陰也。入足少陰手少陽氣分。主治去下焦肝腎虛熱。益精氣。涼血堅筋骨。解有汗骨蒸肌熱。療消渴。瀉胞中火。降肺中伏火。退熱補正氣。去腎家風。并治在表無定風邪。(此陰虛生風非指外感之邪也)及骨槽風。方書更治虛勞發(fā)熱。往來寒熱。諸見血證。鼻衄嗽血。咳喘消癉。中風眩暈。癇痙虛煩。悸健忘。腰痛行痹。香港腳水腫。

    小便不通。赤白濁。西土產者。功用如上。他產則瀉熱較甚。未可一例言也。凡陰虛血少。

    陽氣下陷于內而為熱。熱氣薰蒸于表而汗泄。為有汗骨蒸。又腎主骨。腎臟有熱。則骨亦熱。

    而血涸髓枯。筋失榮養(yǎng)矣。地骨皮入腎益陰氣涼血。所以解有汗之骨蒸。并強筋骨也。(類明)三焦之氣。原自極里。以至于極表。故去腎風者。即能治在表風邪。(東垣)小便出血。鮮地骨皮洗搗自然汁。無汁則以水煎汁。每服一盞。入酒少許。食前溫服。帶下脈數。枸杞根一斤。生地五斤。酒一斗。煮五升。日日服之。膀胱移熱于小腸。上為口糜。

    心胃壅熱。水谷不下。用地骨皮湯柴胡地骨皮各三錢。水煎服之。

    〔論〕地骨皮能益足少陰腎之陰氣。以療手少陽三焦之虛陽。蓋三焦為元氣使。根于腎臟元陰。茲味由甘而苦。其氣有寒。本中土之沖氣以至地。且其金氣涵水。能裕真陰之化源。而不傷元陽。故與苦寒者特殊。凡人真陰中有火。自相蒸爍。而見有汗骨蒸。宜此對待之。須知此味不兼養(yǎng)血。卻專以益陰為其功。雖能除熱。卻不以瀉火盡其用。即曰益陰氣者。

    便能瀉火。但直以為瀉火而用。則此味專于除熱。不能治虛矣。彼病后之虛煩地仙散。及健忘之讀書丸。心氣不足驚悸健忘之補心丹。(心氣根于腎氣)并赤白濁之清心蓮子飲。可概謂之瀉火乎。或曰。茲味治風。風正陽之淫氣所化者也。獨不謂之瀉火乎。不知益陰氣以退三焦之虛陽。但令陰氣得為陽守。所程治效。總完一個陰氣耳。其有不病于陰弱陽盛。止由陰氣不足而亦用此以為滋益之元者。(并為三焦元陽之始)故于各證之治。須當識此義也。

    士材云。中寒者。禁用。

    〔修治〕凡掘得根。以東流水浸。刷去土。捶去心。用熟甘草湯浸一宿。焙干??制涮R跃普粲?。根多不能得河西者。必以醇酒浸。近火處頓干。(不可令熟)如此三次。

    老人方可服。

    七月作花紫色。隨結紅實。凌冬不凋。二月葉發(fā)。五月再發(fā)。其實乃謝。七月葉又發(fā)。

    花即隨之。

    氣味甘平。主治滋腎潤肺。療肝風血虛。去虛勞。補精氣。主心病嗌干。心痛渴而引飲。

    遺枸杞子甘潤滋補。生精益氣。所謂精不足者。補之以味也。世人但以芩連知柏補陰降火。

    致傷元氣。而不知枸杞地骨甘寒平補。使精氣充而邪火自退之妙。又以青蒿佐地骨。退熱屢有殊功(瀕湖)枸杞子為肝腎真陰不足。勞乏內熱。補益之要藥。又為益精明目之上品。

    老人陰虛者十常八九。故服食尤宜。(仲淳)枸杞煎。治虛勞。退虛熱。輕身益氣。令一切癰疽永不發(fā)。枸杞三十斤。春夏用莖葉。秋冬用根實。水一石。煮取五斗。以渣再煮。取五斗。澄清。去渣再煎。取二斗。入鍋煎如餳。收之。每早酒服一合。此藥采無刺味甜者。

    其有刺者服之無益。得地黃麥冬五味牛膝青蒿鱉甲地骨皮。除虛勞內熱?;虬l(fā)寒熱。加天冬百部枇杷葉。兼治肺熱咳嗽之因陰虛者。與甘菊花相對蜜丸。久服則終身無目疾。兼不中風。及生疔疽。補虛長肉。甘杞子五升。無灰酒二斗。入瓷甕內。拌搦勿碎。浸七日。

    漉去子。溫飲之。先以三合為始。后任性長飲。以多取效。注夏虛病。枸杞子五味子研細。

    滾〔論〕凡味之兼甘者。即非陰陽偏至之氣。枸杞根苗及實俱有甘。但根親乎地則氣寒。

    苗親乎天則氣涼。惟其子本水土合德之精。而結為孕育不息之生意。所以陰中含陽。陽為生育之元。味甘而氣平。故能去虛勞。補精氣也。其結實于秋。專得金氣。而色卻紅潤。是金中有火。所謂金火合而血化者。此為最切。第用杞子者。類知其由腎潤肺。而不知水臟得金氣之專。實由能潤心燥而后至腎。(海藏治嗌干心痛。次乃及于引飲腎渴。)所以益腎陰者。真有母氣精專之化焉。(能潤心燥。是離中有坎而血生。故下歸于腎。乃得坎中有離而氣化。蓋因火得金以為用。故潤心燥而血生。金得火以為主。故歸腎宅而氣化也。)夫氣不化。則精亦不足。此紅潤而甘者。味固至濃。氣亦甚全。味濃而益陰者。有其資生。氣全而化精者。有其資始。生精益氣之說。豈其誣哉。惟本益陰。而又能化陽。雖化陽而還歸益陰。

    是從天氣以歸于下之陰。即得從地氣以達乎上之陽。人身從陰中達陽者。惟肝膽為先。杞子之由陰達陽。適合于肝。故入肝療風而尤能明目也。

    腸滑者禁用。(士材)〔修治〕去蒂及枯者。酒浸一宿。搗爛入藥。

    枸杞蟲食枸杞葉。狀如蠶。作繭為蛹時。取曬干收。

    味咸。氣溫。和地黃為丸服之。大能起陽益精。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