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證名。見《證治要訣·諸血門》。
①指咳血?!栋Y因脈治》卷二:“咳血即嗽血?!痹摃⑺匝譃橥飧?、內傷兩類。
②指咳聲輕、多痰而痰中挾血。《景岳全書·雜證謨》:“咳血、嗽血皆從肺竅中出,雖若同類而實有不同也。蓋咳血者少痰,其出較難;嗽血者多痰,其出較易?!币讼到祷穑描闃?、貝母、阿膠、海浮石、竹瀝等藥。脾虛者,兼見食少、泄瀉,宜用理脾陰正方、六君子湯加桑皮、五味子,有火加消遙散。嗽血可見于多種肺及氣管病證,如肺結核、肺膿瘍、支氣管擴張、氣管結核等。參見咳血及有關條目。
(公元 605 ~ 617 年)隋.楊上善編注。
原三十卷。已殘缺,現(xiàn)存國內本為二十三卷。是《黃帝內經》的一種早期傳本的注本。
關于本書的成書年代,有人根據(jù)卷首原題楊上善的頭銜系唐代官職,以及書中個別字避唐諱,因疑楊為唐人,為唐代著作。但此說也有人表示不同 意見。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證名。見《證治要訣·諸血門》。
①指咳血?!栋Y因脈治》卷二:“咳血即嗽血?!痹摃⑺匝譃橥飧?、內傷兩類。
②指咳聲輕、多痰而痰中挾血。《景岳全書·雜證謨》:“咳血、嗽血皆從肺竅中出,雖若同類而實有不同也。蓋咳血者少痰,其出較難;嗽血者多痰,其出較易?!币讼到祷穑描闃?、貝母、阿膠、海浮石、竹瀝等藥。脾虛者,兼見食少、泄瀉,宜用理脾陰正方、六君子湯加桑皮、五味子,有火加消遙散。嗽血可見于多種肺及氣管病證,如肺結核、肺膿瘍、支氣管擴張、氣管結核等。參見咳血及有關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