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本草述鉤元》 石斛

    作者: 楊時泰

    五月生苗。七月開花。十月結(jié)實。出六安山谷。及荊襄漢中。江左廬州。浙中臺近以溫臺者為貴。謂其形似金釵。然氣味腐濁。不若川產(chǎn)形頗修潔。氣味清疏也。

    味甘淡微咸。氣平。味濃氣薄。陽中陰也。入足陽明少陰。亦入手少陰經(jīng)。主治傷中。

    除痹下氣。平胃氣除熱。清氣益氣。補腎暖水臟。壯筋骨。強陰益精。補五臟虛勞羸瘦。逐皮膚邪熱痱氣。腳膝冷疼痹弱。治胃中虛熱有功。(宗)方書治中風虛勞。消癉積聚。虛煩夏月酒蒸代茶。頓健足力。囊濕精少。小便余瀝者。宜加之。一法。每以二錢。入生姜一片氣于之源。

    不能下精以生。甘能功。(仲淳)草。益腎強四肢益精。同枇杷葉麥及逐皮膚邪熱痱氣。

    〔論〕石斛生苗五月。以歷秋冬。由土之水。而氣乃完。取掛屋下。頻澆以水。經(jīng)年不死。

    (胃之故除痹下氣。而即以強陰益精。(甄氏所謂補腎益力。日華所謂暖水臟。壯筋骨。別錄所謂療腳膝疼冷痹弱。皆不外是。)第其由脾胃而及四臟者。特以脾腎交通。欲益五臟之陰氣。

    須用此為關(guān)捩子。非謂淡平之性味。能專任補益之功也。人身脾與腎。互為化原。而脾腎生化之氣盛。又即為余臟之化原。是欲補五臟者。必先于脾。而欲益脾者。當不能舍腎矣。

    世但知溫命門之火以生脾土。至從胃腎之陰氣相通以為補。多不致察。緣未識脾陰胃陽之升降。各有攸宜耳。

    〔辨治〕生溪石上者。名石斛。折之似有肉。形短而中實。生櫟木上者。名木斛。折之如麥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