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本草述鉤元》 澤瀉

    作者: 楊時泰

    春生苗。多在淺水中。吐似牛舌。獨(dú)莖而長。秋時開白花作叢。秋末采根。曝干用。

    味咸甘淡。氣寒。沉而降。陽也。入足太陽少陰輕。逐濕行水。去三焦膀胱停水留垢。

    伐滲濕熱。治泄精。及疝痛香港腳。腎臟風(fēng)瘡。去陰間汗。除陰濕之圣藥。(潔古)去脬中留垢。

    以味咸。能瀉伏水故也。(易老)脾胃有濕熱。則頭重而目昏耳鳴。滲去其濕。則熱亦隨去。

    而土氣得令清氣上行。天氣明爽。故仲景用治支飲苦冒。使之降而奏功也。(瀕湖)下焦?jié)駸嶂戮拐?。宜投之。(嵩)八味丸之用澤瀉。取其伐腎邪。起陰氣。助補(bǔ)多服病患眼。(扁鵲)降令太過。清氣不升。真陽潛耗故也。(瀕湖)無疾服之。令人目(潔古)水腫晝劇夜平者。陽水也。澤瀉同二苓術(shù)芍人參陳皮赤豆桑皮治之。多服必劇晝平者。陰水也。同車前赤苓生地白芍薏仁木瓜石斛赤豆桑皮治之。多服必愈。同苓半夏陳皮紫蘇。治一切停飲停水。飲證病甚欲眩者。用澤瀉五兩。炒術(shù)二兩。水三煎服。必效。腎臟風(fēng)瘡。澤瀉皂莢水煮爛。焙研。煉蜜丸梧子大??招?。溫酒下十五丸十丸。

    〔論〕澤瀉本水草。味咸氣寒。的入水臟。為逐濕行水之捷藥。然咸得有甘。此瀕湖所謂淡其能起如中焦陽衰焦膀胱病于相火郁于肝。

    澤瀉皆治之升以達(dá)陽。

    則陽郁而致腎氣虛及支飲苦茯苓湯下化而水行病患無濕無飲而陰虛。及腎氣乏絕。精滑作瀉。目虛不明等候。咸禁。

    〔辨治〕不油不蛀者良。細(xì)銼。酒浸一宿。漉出。曬干用。一法。米泔浸。去毛蒸?;驌v碎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