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本草述鉤元》 紫參

    作者: 楊時泰

    又名牡蒙。六月采根。曬干。皮色紅紫。肉帶紅白。

    苦辛微寒。氣味俱濃。陰也。降也。入足厥陰。亦入足陽明。為除熱散結(jié)逐血之要藥。

    主心腹積聚。寒熱邪氣。(皆因于血之滯)通九竅。利大小便。治腸胃大熱。血痢吐衄。腸中聚血。婦人血閉。治諸血病。及癰腫積塊之屬厥陰者。療金瘡。破血生肌肉。止渴。補(bǔ)虛益氣。佐甘草。治下利純血腹痛。名紫參湯。吐血不止。用紫參阿膠甘草等分。為末。烏梅湯或糯米湯服一二錢。

    〔論〕紫參專入血分。而血分之治。專主其滯者。何也。以此品五月開花。雖苦寒而實透于至陽之氣化以出。即采根亦以六月陽極之候。非因其乘陽氣以化陰者。入血而奏宣瘀和血之功乎。若止用其苦寒以對待血滯。雖有大熱??植幻夥负梢印r補(bǔ)虛益氣。如蘇恭所說。豈能責(zé)之苦寒乎。由斯繹之。則茲味不甚寒而能療大熱之溢血。亦善物也。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