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1624 年)明.張介賓(景岳)注。三十九卷。 把《黃帝內經素問》、《靈樞經》分類編次為 12 類,390 條,條理分明。附圖翼十一卷、附翼四卷。注解每有獨到之見。
查古籍
(公元 1624 年)明.張介賓(景岳)注。三十九卷。 把《黃帝內經素問》、《靈樞經》分類編次為 12 類,390 條,條理分明。附圖翼十一卷、附翼四卷。注解每有獨到之見。
《類證治裁》(公元 1839 年)清.林佩琴(羲桐)著。采輯清代中葉以前的醫(yī)家著作,對于溫病、報病、婦科、外科各證,述其原因,析其不同證侯和不同治法。
證名。出王燾《外臺秘要》卷二十一。(目芒)通茫,即目茫茫?!吨T病源候論》卷二十八:“腑臟虛損,為風邪痰熱所乘,氣傳于肝,上沖于目,故令視瞻不分明,謂之茫茫也。若心氣虛,亦令目茫茫,或惡見火光,視見蜚蠅黃黑也。”由風邪痰熱引起者,宜疏風清熱祛痰,方用銀翹散合清氣化痰丸加減;由心氣虛引起者,宜補益心氣,方用補心湯合四君子湯加減。參見目昏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