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書名。一卷。明·薛己撰于1520年。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口齒科專著。書中論述了繭唇、口瘡、齒痛、舌癥、喉痹、喉間雜癥等十二類口齒科疾病,并附若干辨證驗案。對口齒各科疾病的認識頗有見地,如其論繭唇病時,強調(diào)“若患者忽略,治者不察,妄用清熱清毒藥,或用藥線結(jié)去,反為翻花敗癥矣”。由此看出薛己在當時對唇癌一病已有較明確的認識。作者認為雖病在口齒,亦應(yīng)從整體上進行論治,因此所載60多首方劑多供內(nèi)服。
(公元 1347 年)元.朱震亨(彥修、丹溪)著。一卷。主張人身陽常有余,陰常不足,闡明補陰療法。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書名。一卷。明·薛己撰于1520年。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口齒科專著。書中論述了繭唇、口瘡、齒痛、舌癥、喉痹、喉間雜癥等十二類口齒科疾病,并附若干辨證驗案。對口齒各科疾病的認識頗有見地,如其論繭唇病時,強調(diào)“若患者忽略,治者不察,妄用清熱清毒藥,或用藥線結(jié)去,反為翻花敗癥矣”。由此看出薛己在當時對唇癌一病已有較明確的認識。作者認為雖病在口齒,亦應(yīng)從整體上進行論治,因此所載60多首方劑多供內(nèi)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