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金匱著作簡稱《金匱要略》。三卷。東漢·張機撰。約成書于三世紀初。作者原撰《傷寒雜病論》十六卷,魏晉時經王叔和整理后,其古傳本之一名《金匱玉函要略方》三卷。1065年北宋校正醫(yī)書局根據(jù)當時所存的蠹簡文字重予整理編校,取其中以雜病為主的內容,略去傷寒部分,仍厘定為三卷,改名《金匱要略方論》。全書共25篇,方劑262首。所述病證包括內傷雜病方面有:痙濕暍、百合、狐惑、陰陽毒、瘧病、中風歷節(jié)、血痹、虛勞等40多種病證;外科方面有癰腫、腸癰、刀斧傷、浸淫瘡等病證;女科方面有經、帶、雜病、妊娠及產后等病證。此外還記述了急救卒死、臟腑經絡病脈及飲食禁忌等。書中總結了漢代以前的豐富臨床經驗,提供了辨證論治及方藥配伍的一些基本原則。本書提供很多實用有效的方劑,直到現(xiàn)在仍較廣泛地應用于臨床。但書中也有個別封建迷信或不切合實際的內容。自北宋刊行本書以后,歷代注釋及研究《金匱要略》的著作頗多,故有多種刊本和注本。現(xiàn)存元、明、清刻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
《外科證治全生集》,又名《外科全生集》,1卷,刊于乾隆五年(1740)。王維德整理祖?zhèn)髅匦g及生平經驗而成《外科全生集》。此書后經清末馬培之重新分卷并作評注,以前集三卷、后集三卷流行。
作者:王維德(l669—l749年)字洪緒,別號林屋散人,又號定定子,江蘇吳縣洞庭西山人,清代外科學家。撰《外科證治全生集》。
《外科啟玄》(公元 1604 年)明.申斗垣(拱宸、子極)著。十二卷。論述外科各病證治,有圖有方,敘述內服外敷,針灸灸烙、熏點、刀割等法,都切實可行。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金匱著作簡稱《金匱要略》。三卷。東漢·張機撰。約成書于三世紀初。作者原撰《傷寒雜病論》十六卷,魏晉時經王叔和整理后,其古傳本之一名《金匱玉函要略方》三卷。1065年北宋校正醫(yī)書局根據(jù)當時所存的蠹簡文字重予整理編校,取其中以雜病為主的內容,略去傷寒部分,仍厘定為三卷,改名《金匱要略方論》。全書共25篇,方劑262首。所述病證包括內傷雜病方面有:痙濕暍、百合、狐惑、陰陽毒、瘧病、中風歷節(jié)、血痹、虛勞等40多種病證;外科方面有癰腫、腸癰、刀斧傷、浸淫瘡等病證;女科方面有經、帶、雜病、妊娠及產后等病證。此外還記述了急救卒死、臟腑經絡病脈及飲食禁忌等。書中總結了漢代以前的豐富臨床經驗,提供了辨證論治及方藥配伍的一些基本原則。本書提供很多實用有效的方劑,直到現(xiàn)在仍較廣泛地應用于臨床。但書中也有個別封建迷信或不切合實際的內容。自北宋刊行本書以后,歷代注釋及研究《金匱要略》的著作頗多,故有多種刊本和注本。現(xiàn)存元、明、清刻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