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病名。系指生于面部或眉間,初起(疒^咅)癗,漸成細瘡,時痛時癢,搔起白屑的疾病。相當于今之脂溢性皮炎。出《外科啟玄》卷七。由風熱蘊積于肺,隨陽氣上升而生。治宜外用顛倒散涼水調涂。
《審視瑤函》(公元 1644 年)明.付仁宇(允科)[傅仁宇]著。六卷,首一卷。 先總論,次方論。論述 108 證及其治法方劑,并述眼科手術方法,附有醫(yī)案、圖說、歌括。
(公元 1615 年)明.龔廷賢(子才、云林)著。十卷,分為十集。首集為診治諸論,次為諸病的辨證施治。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病名。系指生于面部或眉間,初起(疒^咅)癗,漸成細瘡,時痛時癢,搔起白屑的疾病。相當于今之脂溢性皮炎。出《外科啟玄》卷七。由風熱蘊積于肺,隨陽氣上升而生。治宜外用顛倒散涼水調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