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病證名。感寒即發(fā)的癇證。癥見突然仆倒,不省人事,發(fā)出尖叫聲,口涌痰涎。小兒內傷脾胃,外感風寒,結于胸膈之間,遇風寒即發(fā)。治宜溫中化痰,用導痰湯。并可灸膻中、內關、涌泉、勞宮。
《儒門事親》(公元 1228 年? )金.張從正(子和、戴人)。十五卷。主張治療用汗吐下三法,用要偏于寒涼,但在攻邪方面有其長處。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病證名。感寒即發(fā)的癇證。癥見突然仆倒,不省人事,發(fā)出尖叫聲,口涌痰涎。小兒內傷脾胃,外感風寒,結于胸膈之間,遇風寒即發(fā)。治宜溫中化痰,用導痰湯。并可灸膻中、內關、涌泉、勞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