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針刺療法之一。指針刺耳廓特定穴位治療疾病的方法。《靈樞·口問》“耳為宗脈之所聚”,指出了耳與全身經(jīng)脈、臟腑的密切聯(lián)系。利用針灸刺激耳廓治療疾病,在歷代醫(yī)學文獻中均有散在記載,民間亦有流傳,但未形成系統(tǒng)。50年代以來,通過吸收國外研究成果,臨床應用有了突出的發(fā)展,已成為一種系統(tǒng)的針刺療法。耳針療法目前已由單純針刺發(fā)展為埋針、溫針、電針、水針、穴位離子透入、艾灸、割治和放血等多種方法。治療范圍也很廣泛,凡針灸適應病癥均可酌情應用,并可用作針刺麻醉。
(約著成于東漢時代以前)。
三卷。原言已佚,散見《經(jīng)史證類備急本草》中,今有清.孫星衍等輯本若干種。 本書收藥物 365 種,分為上、中、下三品,是后漢以前藥物學的總結。
學術價值:
文獻價值:我國現(xiàn)存最早之藥學著作。
理論價值:初步奠定了藥學理論之基礎。
實用價值:記載之藥物,大多樸實有驗,歷用不衰。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針刺療法之一。指針刺耳廓特定穴位治療疾病的方法。《靈樞·口問》“耳為宗脈之所聚”,指出了耳與全身經(jīng)脈、臟腑的密切聯(lián)系。利用針灸刺激耳廓治療疾病,在歷代醫(yī)學文獻中均有散在記載,民間亦有流傳,但未形成系統(tǒng)。50年代以來,通過吸收國外研究成果,臨床應用有了突出的發(fā)展,已成為一種系統(tǒng)的針刺療法。耳針療法目前已由單純針刺發(fā)展為埋針、溫針、電針、水針、穴位離子透入、艾灸、割治和放血等多種方法。治療范圍也很廣泛,凡針灸適應病癥均可酌情應用,并可用作針刺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