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外科著作。又名《外科秘錄》。十六卷。清·陳士鐸述???694年。本書托名“岐伯天師”所傳。卷一-四統(tǒng)論瘡瘍病候,診法及用藥;卷五-十三記述外科、皮膚科及金刃、跌打、蟲獸傷等150余種病證的治法;卷十四-十六選錄各家外科治療方劑。雖然所述為外科,但作者依然重視辨證論治,尤其重視辨明經(jīng)絡(luò)、陰陽,內(nèi)容比較豐富,用藥頗有獨到之處?,F(xiàn)存十余種清刻本和石印本。
《串雅內(nèi)外篇》(公元 1759 年)清趙學敏(恕軒)撰。四卷。為趙氏記錄整理著名“鈴醫(yī)”(走方醫(yī))宗柏云的學術(shù)經(jīng)驗,并為之增刪而成。書中記載多種治法及有效方劑,要求做到簡、驗、便、廉。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外科著作。又名《外科秘錄》。十六卷。清·陳士鐸述???694年。本書托名“岐伯天師”所傳。卷一-四統(tǒng)論瘡瘍病候,診法及用藥;卷五-十三記述外科、皮膚科及金刃、跌打、蟲獸傷等150余種病證的治法;卷十四-十六選錄各家外科治療方劑。雖然所述為外科,但作者依然重視辨證論治,尤其重視辨明經(jīng)絡(luò)、陰陽,內(nèi)容比較豐富,用藥頗有獨到之處?,F(xiàn)存十余種清刻本和石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