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味苦、氣微寒。有毒。在處山谷有,背日陰濕生。莖有三棱,皮系赤色。葉青綠如小雞翅,根紫黑似老鴟頭。故《本經(jīng)》款中亦載曰∶此謂草鴟頭也。(一說∶根形如大爪,下有黑須毛。)二八月采根陰干,赤小豆 菌為使。驅(qū)諸毒,理金瘡惡毒;殺三蟲,去寸白蛔蟲。仍除頭風,更破癥瘕。
(公元 1150 年)宋.劉昉(方明)著。四十卷。論病源形色、初生病及小兒各科疾病,分為 40 門,每門又各分子目。
《幼幼集成》(公元 1750 年)清.陳復正(飛霞)著。六卷。辨驚風及對小兒勿濫用寒涼,以免傷敗脾胃等,均有較好見解。闡述小兒病的病因治療比較詳備。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味苦、氣微寒。有毒。在處山谷有,背日陰濕生。莖有三棱,皮系赤色。葉青綠如小雞翅,根紫黑似老鴟頭。故《本經(jīng)》款中亦載曰∶此謂草鴟頭也。(一說∶根形如大爪,下有黑須毛。)二八月采根陰干,赤小豆 菌為使。驅(qū)諸毒,理金瘡惡毒;殺三蟲,去寸白蛔蟲。仍除頭風,更破癥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