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中醫(yī)之鑰》 (四)重卦(六十四卦)天干地支、任督脈之取名,歸藏、連山、周易之命名

    人體之骨骼、神經、循環(huán)、呼吸、消化、生殖、分泌、筋肉及泌尿……等系統(tǒng)所構成后天人體的生活與活動,是由父精生成骨,母血生成筋脈、神經……等之電流產生變化,此人仍受天陽(日月星)、地陰(水火風)之電能氣變感應。

    象天之陰陽的大腦,是以大腦三十六條大腦之小神經腺(三十六天罡)為接收天上日、月、星電波,匯聚合而成大腦之十條中樞神經,十條中樞神經道家名曰十天干,十天干(大腦中樞神經)的會聚點名為“任脈”。它在人身前面有三八四條神經以應農歷閏年三八四天,主司人體全身動、靜脈的小血管,有記憶、發(fā)音、辨色、說話、生智慧等作用。

    象地之陰陽的小腦,是以小腦七十二條之小神經(七十二地煞)為接收地下水、火、風等電波,經腳底涌泉穴,達到會陰穴之七十二圓覺,經脊髓至小腦聚地成七十二地煞,七十二地煞匯聚合而成小腦十二條周圍神經,十二條周圍神經道家名曰十二地支、十二地支(小腦周圍神經)的聚會點名為“督脈”。在人身體后面有三十一對神經以應一月之三十一日,更分三百六十五條小神經,以應陽歷三百六十五日,它有使人舉手投足,活動自如……等作用。

    故天干、地支乃為日、月、星之電波,與地球自身電波水、火、風對人身體產生之作用而名。任、督脈在人身體前后交互環(huán)繞而行,如同原子之有電子環(huán)繞,地球之有月亮環(huán)繞旋轉。大腦、小腦之神經互相配合循環(huán),則全身血脈及神經都不斷的活動。故練氣功、禪坐的人將任、督脈練暢通,即可使天、地電波加強輸入,調息養(yǎng)生而不易生病以現代的儀器掃描,可偵察得知,健康人的任脈(十天干的會合點)、督脈(十二地支的會合點),清明如露珠之潤滑,尤以練氣修身上乘者更甚,而生病的人任脈、督脈之點如水之結冰,其病危者凝結如冰更甚。

    人自出生后,即受后天的呼吸、情緒、飲食與氣候、環(huán)境……等因素變化的影響,身體作生理的各種調節(jié)適應,以天干、地支之電流,對全身構成十二經絡、十五別絡、奇經八脈氣歸五臟六腑的經絡循環(huán)(易經商名“歸藏”因之而名),而十二經絡六陰六陽隨著出生后的每個時辰、日、月、節(jié)氣、四季、年、十年、六十年的周期規(guī)律,作其經脈電流氣或強弱、或盛衰、為一階段性高低電位調整的變化,連綿如山的電流循環(huán)(易經夏名“連山”因之而名),是為人出生后五臟六腑十二經絡、陰陽循環(huán)運行,即是易經重卦現象,如圖三。

    易經重卦

    人體六陰六陽十二經絡電位盛衰、強弱、高低電位從出生后之每個時辰、每日、每月、廿四節(jié)氣、四季及每年、每十年、每六十年隨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陰陽經絡循環(huán)重卦現象,此為中醫(yī)生理學之主題。

    例如從出生至十歲為手足少陽(三焦、膽)經氣所行,十一歲至廿歲為手足陽明(大腸、胃)之經氣所行,廿一歲至卅歲為手足太陽(小腸、膀胱)之經氣所行,三陽經氣至卅歲而盡,身體的生長發(fā)育至此而盡。及至卅一歲至四十歲為手足少陰(心、腎)經氣所行,四十一歲至五十歲為手足太陰(肺、脾)經氣所行,五十一歲至六十歲為手足厥陰(心包、肝)經氣所行,三陰經氣至六十歲而止。從出生至六十歲,三陽經氣所行時是身體臟腑經絡生長發(fā)育的階段。三陰經氣所行時是臟腑經絡生長發(fā)育至極點而呈衰萎虛弱的經路歷程。如此從出生至六十歲,從生長發(fā)育至衰老,為身體生化過程循環(huán)一甲子完畢,與天地星辰運行六十年起一變化,經絡運行再從頭始循環(huán)相同,經絡的循環(huán)變化稱為“易經”,經絡周而復始的循環(huán)變化稱為“周易”。常言:老人之個性,與小孩的個性相似,實因六十歲后為經絡重新循環(huán)之故。

    中國醫(yī)學之生理學,從懷孕至出生時的先天生理變化為八卦之體——即先天八卦。與自出生之時刻起至六十歲之生理變化,隨年齡的變化,受天上日、月、星辰、地球本身水、火、風之電波為天干、地支及人為環(huán)境、飲食、情緒、心理等因素,是以十二經絡,陰陽相蕩而為易經八八六十四卦為動變之基礎理論,是為八卦之用——即后天八卦。

    例如地球有約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水份,人身的水份亦約有百分之七十的比例,地球的海水受月亮朔望的影響而有潮汐的變化,人的身體水份亦當受月亮朔望的變化影響,地球的磁場,是因地球含鐵的作用而發(fā)生,人的血液含有鐵質,故人身體亦受地球磁場的作用影響,是以人體時時、處處都在受天地“氣”之影響而有所變化。

    由上而知,人為一小天地,內經涵蘊天文、歷法、氣象與醫(yī)學的關系。故內經所言,受病之源,養(yǎng)生之道,今日科學雖發(fā)達,人體構造,疾病的醫(yī)療,仍離不開五行生克,十二經絡陰陽消長的“易”變。故欲解決醫(yī)療困惑之根本大道,唯有使大家對中國醫(yī)學重新認識一途,要知人生非三、五天、三年、五年,而是一輩子幾十年的生理變化。中醫(yī)治病當知六十年,今日某經絡,某器官受手術傷害,在一段時日,或十年、廿年后該經絡氣血旺衰,對人體所生之危害,實難以言喻。

    今日西醫(yī)動輒手術,而不明白中國醫(yī)學,人體十二經絡、五臟六腑之氣血,隨年齡、歲月之旺衰,而生陰陽消長五行生克之理,致手術、用藥不當而造成的六經傳變(即所謂疾病的合并癥,藥物的副作用,實為貽誤病患的錯誤學說),針灸一支小小的毫針,對人體產生極大的變化,手術即造成人體的終身危害,更何況器官移植呢?

    例如今日婦女的剖腹生產、輸卵管的結扎、子宮瘤癌、打胎、甲狀腺等任何手術,病患因不明白動手術對經絡循環(huán)的傷害,直到四十歲時,經絡氣行至手少陰心,足少陰腎時,始致成身體日后健康的危害,心臟無力、腰酸背痛等各種癥狀,尤其手術時,麻醉藥劑對腰椎命門穴的麻醉特效,造成婦女腦力的急劇退化,乃中醫(yī)生理以腎為生命之源,腰為腎之腑,腎主骨,骨主髓,腦為髓海,傷害腰即傷害腎,傷害腎即傷害腦為對全身生命之源的傷害,實令婦女健康陷入無語問蒼天的悲劇,婦女骨質疏松癥,老人癡呆癥即因腎臟衰弱所造成。

    內經闡述陰陽之秘,受病之源,上古天真論篇第一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食飲有節(jié),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于生樂,起居無節(jié),故半百而衰也?!?/p>

    “上古圣人之教下也,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是以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樸。是以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賢不肖,不懼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衰也?!?/p>

    由上內經可知,疾病的避免,健康的獲得,壽命的延長,重在養(yǎng)生,預防重于治療(此預防不是預防針),更不在價值幾千幾百萬的科學儀器與醫(yī)生醫(yī)術的高明與否,故中醫(yī)學理的發(fā)揚實刻不容緩。

    ◎先天八卦、后天八卦、重卦源引吾師、劉公培中“三才合一”秘訣。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