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味甘,微寒、微溫、無毒。主治風痹不仁,筋急,五臟腹中積聚,寒熱,羸瘦。頭瘍白禿,面 食飲嘔吐。久服強志,不饑,輕身,長年。生雍州山谷。十一月取。
此脂即是熊白,是背上膏,寒月則有,夏月則無。其腹中肪及身中膏,煎取可作藥,而不?
新修》一九一頁,《大觀》卷十六,《政和》三七○頁)
《本草從新》(公元 1757 年)清.吳儀洛(遵程)著。 十八卷。以《本草備要》為依據(jù),一部分照舊,一部分增改,較為完善 。
(公元 1694 年)清.汪昂(讱庵)著。四卷。 選擇臨床常用藥 460 種,以藥性病情互相闡發(fā),論述扼要。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味甘,微寒、微溫、無毒。主治風痹不仁,筋急,五臟腹中積聚,寒熱,羸瘦。頭瘍白禿,面 食飲嘔吐。久服強志,不饑,輕身,長年。生雍州山谷。十一月取。
此脂即是熊白,是背上膏,寒月則有,夏月則無。其腹中肪及身中膏,煎取可作藥,而不?
新修》一九一頁,《大觀》卷十六,《政和》三七○頁)